《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于2024年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正式拉开帷幕。11月12日,由生态环境部统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主办(按加盟先后顺序)的“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促进产业低碳转型”主题中国角边会顺利召开。
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发布了《中国企业绿色转型实践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系统梳理并分析当前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的现状、趋势与挑战,展示了众多企业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的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
其中,以国家电网下属省市电网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在绿色转型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能源互联网建设、虚拟电厂运营、碳资产管理及绿色园区打造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为行业树立了绿色转型的标杆,也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国网入库案例共15个,是入选案例最多的中央企业。案例覆盖生态保护、绿色施工、循环利用、绿色创新、绿色能源5大议题。
图: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发布《中国企业绿色转型实践报告2024》
绿动未来,网织希望
——国家电网省市公司绿色转型纪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领域是主战场,其中电力是核心力量,电网则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觉担纲重任,在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公司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新要求,明确了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能源保供为基础,能源安全为关键,能源独立为根本,能源创新为动力,节能提效为助力的原则,统筹发展与安全、保供与转型,依托高质量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国网江苏电力:“四站合一”,“碳”索未来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打造出了江苏省首个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蓄能电站、公司内部充电场站以及分布式储能集成系统为一体的“四站合一”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站。在控制层面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手段,形成可调度的储能集成系统,实现区域内部资源的精准调控与自治平衡,有效应对泰兴地区面临的光伏并网挑战和化工企业电力需求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矛盾,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且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可行路径。
(二)国网天津电力:新型配网,提效降损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州供电分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一是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设备状态的精准监测以及故障的有效预测,从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能源损耗。二是探索非电气量视觉大模型与气象监测、设备状态感知的高效联动和智能研判,提前应对可能影响能源使用效率的外部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三是应用人工智能提升网架运行方式的动态调节水平,使能源分配更加合理高效,降低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三)国网新疆电力:“桩”随车动,充电无忧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打破新能源车充电只能寻找有充电桩的专用车位思路,创新提出共享车位理念,将充电桩加入移动概念,研发新疆首套1.0轨道式移动充电桩、全国唯一2.0变轨式移动充电桩、全球唯一3.0分布式移动充电桩,助力打造“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的“统建统营”新模式,实现了由“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
(四)国网浙江电力:绿动宁海,智惠充电
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面对电动自行车充电领域的安全、费用透明度及设施不足等挑战,国网宁海县供电公司独辟蹊径,推出了“宁惠充”绿色安全充电新方案,保障了充电安全,还提升了充电效率,预计全市建设的10000个充电驿站将满足600万次充电需求。这不仅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痛点,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与绿色出行生态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公司在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国网甘肃电力:电力护航,中药兴都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创新“光伏+”智慧农业技术,为中医药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定西光伏增加就地消纳率至98%,增加并网电量40万千瓦时,在农光互补园区培育了892千瓦可时移农业负荷,帮助当地农户稳产增收,实现了对周边分布式光伏的就地高额消纳,消纳扶贫光伏415千瓦。
(六)国网陕西电力:绿电工程,守青护绿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咸阳西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国网陕西电力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运用新技术3项、新工法3项、数字化应用18项,达到工程节地45%、节约电缆9%、土建湿作业量指数减低、塔基占地复耕率100%、感知层信息技术应用、全过程数字化移交等斐然可观的经验效果,把电网建设从“灰色”变为“绿色”,实现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造管控和输变电工程建设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
(七)国网山西电力:新型储能,助力“双碳”
2023年5月,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西村乡的合荣储能电站成功启动送电,这一项目主要参与电网调峰调频、事故备用、储能容量租赁等服务,以提升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分四期建设,此次投运的是一期工程。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持续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优化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机制,促进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有机融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八)国网福建电力:“三大三先”,高标示范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以打造“三大三先”(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数字闽电”大生态,实现清洁发展水平领先、安全稳定水平领先、效率效益水平领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为目标,高标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构建起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支撑接入各电压等级、各类型电源和负荷,兼容各形态电网运行方式,全力支撑东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九)国网冀北电力:物资拆解,节能降耗
2024年10月,由国网冀北电力建设运营的国家电网公司首家废旧电力物资区域联合拆解中心——京津冀区域电力再生资源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中心建设了变压器、线缆类拆解生产线,还将拓展建设开关柜、电能表等拆解生产线,实现京津冀区域电力废旧物资多品类、智能化、低碳化拆解处置。中心全部生产线全面投运后,预计年拆解废旧电力物资近万吨,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国网河北电力:绿色建造,低碳未来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昝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河北省雄安新区首座应用“海绵城市”技术的变电站,其纤维水泥外挂板是由粉碎后的180吨建筑废料和水泥搅拌成型制作而成,克服了传统石材抗拉性、延展性差的问题,环保效益较突出,碳减排量达到约93.6吨。昝西站在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环保高效的行走式快拆铝合金滑模技术和绿色装配式护坡技术,较传统锚喷护坡减少建筑垃圾33600吨,避免了扬尘和土壤污染。
(十一)国网河南电力:数智赋能,绿动中原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依托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发挥电网能源转换枢纽优势,率先建成全国首家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实现能源、经济、政务等领域数据的统一归集和管理,研制发布以能源运行监测预警、双碳监测、新能源运行监测等功能平台为代表的34类数据产品,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十二)国网江西电力:“智·享节电”,低碳生活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为宣传节约用电理念,营造全民节电良好氛围,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出江西省节约用电及需求响应的官方线上平台——“智·享节电”微信小程序,开创居民互动新模式。自“智·享节电”品牌推广以来,累计开展21次节电活动,单次最多参与达119万户,累计错峰用电1749万千瓦时,保障工业生产效益超2.8亿元,节约用电1749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5万吨。
(十三)远光软件:科技“加持”,提能减碳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秉持“科技推动进步,创新引领发展”理念,2023年深化无纸化建设,完成国家电网等集团电子会计档案及全面数字化发票项目,推出代理购电测算应用,研发绿证可信交易辅助应用,深化虚拟电厂建设,升级碳资产管理平台,助力“双碳”目标。同时,协助客户搭建近零能碳园区数字化平台,实现能效管理、能源调度等综合管控,打造绿色园区,推动能源革命与社会进步。
(十四)明星电力:细流绿电,小电大为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修建过军渡水电站,渠化涪江14.9公里,彻底结束涪江春秋冬三季干枯成小河沟的历史,在遂宁市中心形成了库容8000余万立方米、水面14.8平方公里的观音湖,构建了遂宁“西部水都”的独特靓丽风景。严格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标准。公司各水电站切实履行发电及库区生态及防洪水位控制使命,三星水电站每秒泄放生态流量60立方米,确保了电站上下游河流形态、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恢复和稳定。
(十五)国网蒙东电力:百草“箱”助,生态共建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根据科尔沁沙地生态脆弱的实际,创新治沙思路,从线路走廊固沙绿化行动、实施植物森林防火隔离带、保护沙生植物多样性三个方面出发,探索出“沙漠里的‘百草箱’”新路径。该项目实现71480条线路走廊,300万平方米沙区,累计扎制草方格668亩,可以吸收22.935吨二氧化碳,保护了脆弱的沙地生态系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