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政策声音
1、中国人民银行 生态环境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2024.05.11)
2、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九届会议开幕,重点关注实现全球森林目标和到2030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大进展(2024.05.06)
3、【标题故事】进博会走进联合国 南南贸易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2024.05.09)
4、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宣布已发布一项最终规则 提高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排放报告要求(2024.05.07)
5、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的气候计划非法(2024.05.06)
行业动态
1、《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展与展望》智库报告发布(2024.05.04)
2、世卫组织发布《2023年成果报告》:齐心协力实现“三个十亿”目标(2024.05.07)
3、欧洲投资银行发布能源行业气候变化报告(2024.05.10)
4、《2024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在京发布(2024.05.13)
5、京董会出海专题沙龙第二期——拉美地区投资分享会暨“京董会新质出海联盟”揭幕仪式成功举办(2024.05.11)
6、“领势·共赢”——北京融智品牌传播中心2024伙伴共商会在京顺利举办(2024.05.09)
企业行动
1、美的集团正式发布了《2023美的集团ESG报告》,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机制(2024.05.08)
2、Allianz Trade和Inclusive Brains在人工智能和神经技术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残疾包容(2024.05.07)
3、绿地控股首份ESG报告发布:践行“双碳”战略 行稳可持续发展之路(2024.05.05)
4、兴业银行助力东华能源发布证监会《指引》项下首批ESG报告(2024.05.11)
5、中航科工2023年度ESG报告:绿色领航 创新驱动(2024.05.13)
6、《联想集团2023乡村振兴报告》发布,交出ESG与社会价值工作新答卷(2024.05.13)
7、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2024.05.13)
8、马上消费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ESG)报告》:科技创新引领,倾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2024.05.07)
政策声音
1、中国人民银行 生态环境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2024.05.11)
2024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交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有关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认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在气候投融资、碳市场建设、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金融机构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创造了条件。会议指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是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共同的使命和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在整体战略中充分考虑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适应性,将气候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更好适应和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围绕绿色金融完善组织建设,强化考核激励,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力度,拓宽项目还款及担保方式,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环境效益挂钩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切实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提升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水平,防范“洗绿”“漂绿”“假转型”。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金融管理部门将会同生态环境部进一步优化政策安排,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强化监测评估、政策协调、宣传推广,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实效。
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405/t20240511_1072953.shtml
2、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九届会议开幕,重点关注实现全球森林目标和到2030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大进展(2024.05.06)
联合国森林论坛是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下设的一个机构,旨在支持“国际森林安排”(IAF)的目标,并推动其他与森林有关的国际文书、进程、承诺和目标。森林论坛秘书处主任比奥(Juliette Biao)在开幕式上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日益恶化的气候变化以及冲突、贫困和失业等危机。她表示,要在这些全球性挑战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森林目标。然而,这些目标仍然偏离了轨道,为了重回目标,各国需要“加强政治承诺和伙伴关系”,以支持全球森林目标。在本届联合国森林论坛之后,将于5月27日至30日在安提瓜和巴布达举行第四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会议。每届会议都重点评估小岛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森林和树木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福祉至关重要。森林在淡水的可用性和数量、海岸保护(免受极端天气如飓风引起的海浪)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特有物种和遗传变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通过木材和非木材森林产品的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4/05/1128496
3、【标题故事】进博会走进联合国 南南贸易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2024.05.09)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首次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咨商座谈会,介绍进博会在促进南南贸易投资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与联合国机构为此开展的合作项目。联合国在2024年1月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对于低收入的脆弱经济体而言,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和债务可持续性风险正不断增大。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前景将受到沉重债务负担、高利率、日益增长的气候相关脆弱性等制约。报告警告称,这些制约有可能会破坏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的成果,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让这些成果付之东流。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法蒂玛(Rabab Fatima)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强调,贸易可以成为这些国家重要的增长引擎,如果加以充分利用,还能够创造就业、减少贫困,并且在经济层面为妇女赋权。法蒂玛表示,中国已成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博会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认为,进博会通过组织知识和技术交流,帮助这些国家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这样的努力值得高度赞赏。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座谈会上重申,中国一直是南南合作的坚定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他强调,中方积极落实联合国关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相关倡议,已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98%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同时,也正是通过进博会,广大最不发达国家的很多商品得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继而走向全世界。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4/05/1128596
4、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宣布已发布一项最终规则 提高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排放报告要求(2024.05.07)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宣布已发布一项最终规则,旨在加强和扩大对石油和天然气设施所有者和运营商的甲烷排放报告要求,并通过使用先进技术提高报告的排放数据质量。快速减少甲烷排放被视为近期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行动之一,以帮助实现将变暖限制在1.5°C的全球气候目标。解决甲烷排放问题已成为拜登政府气候战略的关键部分,其采取的行动包括政府于2022年启动其甲烷减排行动计划,包括承诺投入超过200亿美元的新投资来解决甲烷排放问题。除年度拨款外,还从《两党基础设施法》和《通胀削减法》中分配。根据美国环保署的说法,新规则旨在解决GHGRP中的报告差距,研究表明,石油和天然气设施的实际排放量远高于GHGRP下的历史报告。新规则旨在通过以下变化来解决差距:包括促进卫星数据以识别超级排放源并量化大型排放事件,以及直接监测关键排放源的要求,以及更新的计算方法。https://www.esgtoday.com/epa-boosts-emissions-reporting-requirements-for-oil-gas-companies/
5、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的气候计划非法(2024.05.06)
英国政府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战略第二次被高等法院裁定不符合法律要求,法院支持挑战,声称该计划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实现所需的减排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根据裁决,高等法院命令政府在12个月内制定修订后的气候战略。该裁决是在环境和法律运动组织“地球之友”、“地球客户”和“良法项目”于2022年提起的先前案件之后作出的,此前政府于2021年10月发布了前一年的净零排放战略,旨在描述其兑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计划。根据2019年修订的《气候变化法》制定的一项要求。然而,在2023年6月,ClientEarth和Good Law Project对修订后的计划发起了新的诉讼,认为更新后的战略未能解决其关键政策可能无法实现实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所需的减排风险,该计划假设其所有提案和政策都将全部交付,并且“认为提案和政策将使碳预算得以实现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https://esgnews.com/canada-to-mandate-plastic-reporting-tracking-from-plastic-manufacturers-and-importers/
行业动向
1、《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展与展望》智库报告发布(2024.05.04)
这份报告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国家节能中心、新华社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共同发布。报告分为序言、中欧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持续深化、中欧生态环境合作扎实推进、推进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行稳致远等5部分。报告提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必须担负责任,开展环境与气候合作,携手维护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全面梳理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的成果成效,并对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已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欧合作的新亮点、新支柱、新引擎。中欧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理念相通、具有广泛共识,合作基础扎实,且双方在环境与气候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在全球气候危机加剧、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其战略性,具有世界性意义。报告认为,绿色是中欧合作最鲜明的底色。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深入务实、成效卓著,是双边绿色合作的典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中欧双方的环境治理、贸易投资直接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而且惠及全球。报告呼吁,进一步加强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强化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形式,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贡献。
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405/t20240507_1072386.shtml
2、世卫组织发布《2023年成果报告》:齐心协力实现“三个十亿”目标(2024.05.07)
在冲突、气候变化和疾病暴发导致全球人道主义卫生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2023年成果报告》,展示了世界各地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份报告在是第七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发布的。报告表示,全世界在实现“三个十亿”目标和与卫生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大部分目标方面都偏离了轨道。然而,只要采取具体的协调行动加快进展,其中的一部分实质性目标仍然可以实现。“三个十亿”目标是世卫组织过去五年战略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全民健康覆盖受益人口新增10亿人;面对突发卫生事件受到更好保护的人口新增10亿人;健康和福祉得到改善的人口新增10亿人。2023年,大流行病基金的首次拨款总额为3.38亿美元,支持37个国家资助对急性事件的初步应对和在持续危机中扩大拯救生命的卫生行动。世卫组织2024年至2025年的方案预算旨在平衡对组织规范职能的投资与加强国家办事处的需要。成员国已承诺向世卫组织可持续地提供资金,并确保该组织未来四年(2025-2028年)核心工作的资金来源。
3、欧洲投资银行发布能源行业气候变化报告(2024.05.10)
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简称EIB)发布能源行业气候变化报告,旨在分析能源行业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本次能源行业气候变化报告是欧洲投资银行发布的绿色转型报告的一部分,绿色转型报告探讨了欧洲工业生态系统在开展数字化投资、缓解供应链压力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由于能源生态系统是欧盟经济绿色化的核心,报告深入研究了能源行业气候变化。为了深入分析能源行业气候变化的关系,欧洲投资银行将能源行业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可再生能源行业(Energy-Renewables)和能源密集型行业(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可再生能源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受到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影响,但影响方式相反——48%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相关公司将转型风险视为发展机会,45%的能源密集型行业相关公司将转型风险视为实际风险。欧洲投资银行调查发现,可再生能源行业更倾向于使用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而能源密集型行业更倾向于使用减轻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行业对气候变化转型风险的态度不同。65%的能源公司已经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这一比例位于所有行业的首位。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用的措施上,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物和回收资源的占比较高。在气候金融产品方面,10%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和19%的能源密集型公司使用了气候保险产品。
https://www.eib.org/en/publications/20230325-post-covid-recovery-and-green-transition-an-ecosystem-view
4、《2024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在京发布(2024.05.13)
2024年5月11日—1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环发所)主办的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第十七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叶玉江发布《2024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是环发所联合相关研究所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形成的最新成果。据悉,《报告》有三大亮点:一是解读了最新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科学识别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和减排潜在空间。清单数据表明,农业活动是我国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碳排放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对全国温室气体减排作出重要贡献。二是梳理了农业减排固碳科技创新进展,有力支撑农业农村低碳转型。围绕种养业减排降碳、农用地碳汇提升、生物质能、绿色农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了主流与突破技术等减排固碳科技创新进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三是开展了低碳园区评价和代表性农产品碳足迹核算。围绕生产、环境和管理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小麦、苹果、绿茶、牛奶开展碳足迹核算,识别出减排固碳潜力,促进绿色消费和低碳生产。
5、京董会出海专题沙龙第二期——拉美地区投资分享会暨“京董会新质出海联盟”揭幕仪式成功举办(2024.05.11)
2024年5月11日,京董会与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京董会出海专题沙龙第二期——拉美地区投资分享会暨’京董会新质出海联盟’揭幕仪式”在京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了拉美地区投资出海领域的一线专家,包括研究学者、实战精英和企业领袖等,就拉美地区出海投资的最新政策、行业热点、成功经验、风险合规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线上线下近100位企业高管、投融资负责人参会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掘金拉美的有效路径。本次活动还得到了融知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叁叁万邦企业家俱乐部的协办支持。会议由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副院长付先凤主持。联盟以“专业实效,共享共赢,立足中国,链接全球”为宗旨,服务出海企业,聚焦国际市场开拓,整合优质资源与广阔平台,合力为企业跨境投资经营提供全链条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进军海外市场,高效、合规地完成跨境投资和经营的全过程,打造中国领先的全球化、全领域、一站式的企业出海投资服务平台,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加稳健。
6、“领势·共赢”——北京融智品牌传播中心2024伙伴共商会在京顺利举办(2024.05.09)
2024年5月9日,北京融智品牌传播中心在北京举办“领势·共赢——2024伙伴共商会”,一起探讨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实践探索与发展之路。北京融智品牌传播中心负责人王烁主持会议,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西门子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经理杨海林以及北京智境云创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智武等嘉宾受邀出席。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博士,在题为“全球传播合作联盟:连接可持续商业战略和实践的桥梁”的主题演讲中谈到,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再是理念上的问题,而是非常现实的在商业赛道引发“地震”。ESG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在海外更加容易“社会认可”,与利益相关方形成一个良性生态,要善于与当地形成产业链合作,从而达到品牌重塑,在可持续发展的赛道上形成一定规模化的影响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教授从“生成式AI时代”的全新视角,对品牌认知和传播操作提出了符合传播特征的新要求。他认为,面对新的现实,我们必须要进行对传统传播进行“破坏式创新”,包括对碎片化用户的抓取、在平台型媒介的流通以及对生成式AI的创新利用等。由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发起,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鲸·全球传播合作联盟”正式启动。
企业行动
1、美的集团正式发布了《2023美的集团ESG报告》,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机制(2024.05.08)
近日,美的集团正式发布了《2023美的集团ESG报告》。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报告中,美的集团披露,公司于2024年1月成立了8大ESG分委会,包括绿色设计及产品碳足迹、绿色制造及碳排放管理、绿色供应及冲突矿产、绿色回收及产品服务、绿色物流及包装、社区公益及对外披露、员工发展及道德和数字美的·智慧工业,负责全面推进本集团各层级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工作。ESG分委会每季度召开会议,以确保ESG战略和目标的稳步推进。美的集团还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机制,在高管绩效考核内容中纳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包括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管理、合规管理、ESG专题活动、质量管理等,并不断优化集团薪酬评价中可持续发展指标设置与考评机制,以此契合本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报告中,美的集团首次提出了从“守护蓝色星球、构建和谐社区、践行科技尽善、共创繁荣生态”四大维度出发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计2030年实现光伏发电超过500兆瓦,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产值)从目前的0.061下降至0.040,实现智能家电主要品类碳足迹核算100%全覆盖。
2、Allianz Trade和Inclusive Brains在人工智能和神经技术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残疾包容(2024.05.07)
全球领先的贸易信用保险公司安联贸易公司(Allianz Trade)和法国初创Inclusive Brains开发了Prometheus,这是一种新型脑机接口,可将人工智能(AI)驱动的新一代神经接口开发出来。将各种神经生理学数据(脑电波、心脏活动、面部表情、眼球运动)转化为心理命令。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用意念、眨眼、握紧或一些面部表情来控制外骨骼手臂,已经与支持认知障碍和瘫痪患者的组织进行了多项可用性测试。该合作伙伴关系将加速人工智能辅助解决方案的开发,为残疾人提供更多自主权,并便利他们接受教育和就业。
https://esgnews.com/allianz-trade-and-inclusive-brains-collaborate-on-ai-and-neurotech-for-disability-inclusion/
3、绿地控股首份ESG报告发布:践行“双碳”战略 行稳可持续发展之路(2024.05.05)
近日,绿地集团在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勇担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的双重社会责任,发布了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这是绿地集团首次编制和发布ESG报告。2023年,绿地集团矢志不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服务民生需求,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力实践,努力把自身的拼搏与奋斗融入恢弘的时代画卷之中,为中国经济社会奔腾前行贡献力量。连续12年入围世界500强。交付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绿地杭州世纪中心、绿地济南会展中心、上海绿地外滩中心花桥等典型项目屡屡刷屏;全方位对接进博会,累计将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品牌引入进博会,把500余款新品带入中国市场。绿地集团深入贯彻“双碳”要求,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实施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碳金融等八大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等国际国内评价认证超过300个,每年超过30%的住宅项目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识,还在业内率先推进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建设。
https://ggjd.cnstock.com/company/scp_ggjd/tjd_bbdj/202405/5228766.htm
4、兴业银行助力东华能源发布证监会《指引》项下首批ESG报告(2024.05.11)
近日,东华能源发布《东华能源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是基于《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简称《指引》)要求编制的A股首批ESG报告。报告由东华能源与兴业银行及子公司兴业研究协同编制,对ESG体系建设实践与信息披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东华能源是国内利用丙烷脱氢(PDH)技术生产丙烯的先行者,近年来积极探索ESG治理与披露工作。兴业银行持续对标监管政策,发挥专业优势,协助该公司设计构建了规范的可持续披露和内部ESG治理体系。2024年4月12日,深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行为。《指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ESG)三个维度共设21个议题,明确每个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并设置了过渡期安排。
5、中航科工2023年度ESG报告:绿色领航 创新驱动(2024.05.13)
中航科工是香港资本市场唯一的航空高科技产业集团公司,公司积极对标国际气候变化应对框架,主动开展气候风险的识别、分析及应对工作,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及管理,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秉承“绿色航空”理念,2023年,中航科工发布《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通过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两手发力,探索航空领域节能降碳新路径,推进绿色航空低碳科技革命,助力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得益于完善的研发体系赋能,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数量2879件,被授予专利数量1748件;多家所属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并获批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类奖项。2023年,中航科工以乡村振兴、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公益慈善捐赠等形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的带动效应,将乡村振兴与业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公益帮扶、文化帮扶、科技帮扶和产业帮扶。
6、《联想集团2023乡村振兴报告》发布,交出ESG与社会价值工作新答卷(2024.05.13)
在新型工业化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的当下,如何用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制造业向数智化、零碳化转型升级,推动千行百业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是各企业共同的考题。5月9日,联想集团2024ESG与社会价值论坛在联想总部召开,论坛发布《联想集团社会价值报告》《联想集团2023乡村振兴报告》,联想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联想集团2023乡村振兴报告》则全面梳理和细数了联想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领域的落地实践、重点项目与模式开拓。以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为重点,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打造多形态乡村产业的企业帮扶样板,注重农民实际收益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涉及多年龄段乡村人才培育,关注当下更关注长远未来,以科技这一企业核心能力融入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中,更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联想集团基于多年在ESG的持续深耕,已于两年前,主动构建了联想的“1+N”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体系,即通过1本年度ESG报告+N本专题报告,从而使不断丰富的专题报告与一年一度发布的《联想集团ESG报告》互为补充,确保联想以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主动、系统、及时、全面披露联想的ESG与可持续发展信息,不断丰富联想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矩阵。
7、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2024.05.13)
近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报告显示,在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的带领下,公司制定了以“拓展治疗领域,减轻患者负担,扩展渠道覆盖,罕见病药物研发”为核心的医药可及策略,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与患者用药可及性贡献力量。近年来,重点产品累计治疗患者1.5亿余人。报告期内,共有27款药品获批上市或新增适应症,持续填补临床空白。与此同时,集团以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布局,为更多患者带来更丰富的用药选择。2023年,公司积极回馈社会,持续深化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对于社会需求的理解,围绕普惠医疗、救灾济困、乡村振兴、慈善公益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履行企业公民责任。
8、马上消费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ESG)报告》:科技创新引领,倾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2024.05.07)
马上消费对外发布了《2023年度社会责任(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秉持“成为全球最被信赖的金融服务商”的愿景,马上消费从稳健经营、科技创新、金融普惠、绿色低碳、消费者保护与社会责任等角度展现过去一年在ESG领域的实践成果。马上消费将科技创新视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及科技人才培育。有了“科技+人才”这对翅膀的强力加持后,马上消费“跑”出了金融行业的加速度。马上消费发布了全国首个金融领域大模型“天镜”,在汇集智慧、唤醒知识、众创价值、数字分身四大核心领域已经成功落地相应的场景产品。“天镜”大模型先后入选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荣获重庆市专利奖、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马上消费还自研“跨主体的数据安全共享隐私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有效解决营销、风控和打击金融黑灰产场景下的数据安全共享、隐私保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