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正淹没在垃圾洪流中。
人类每年会产生超过20亿吨的城市固体废物。腐烂的食物、塑料瓶、含有化学物质的电子产品等大量废物被随意丢弃,丝毫不顾及地球的水、土地和空气。垃圾腐烂时,会向大气中排放使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毒化水和土壤,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不适、疾病甚至死亡。然而,全球废物管理服务机构的设备尚不完善,无法处理如此大的体量,27亿人缺乏获得固废收集服务的渠道,只有61-62%的城市固废在受控设施中得到管理。人类必须紧急行动起来,解决废物危机。
此外,过度消费也正在置我们于死地,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人类这种消费模式。2024年3月27日,在国际零废物日到来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4》,指出世界各地的所有家庭每天浪费的食物总量超过10亿餐。而与此同时,7.83亿人还在忍饥挨饿,三分之一的人类面临粮食短缺问题。食物浪费继续危害全球经济,加剧气候变化、自然环境丧失和污染。
一、国际零废弃物日由来
2024年3月30日,国际零废物日迎来了第二届,强调加强全球废物管理的迫切需要以及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实践的重要性。2024届零废弃日以“从轻出发,生活自有‘零’感”为主题。呼吁每个人关注可持续的日常,在减量(Reduce)、复用(Reuse)、再生(Recycle)的3R零废弃实践中,构筑“零”感之门,不断发掘自我的创意和想象,让身心在零负荷的状态中得以舒展,拥抱“零”感生活。
国际零废物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人居署(UN-Habitat)共同推动,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经济转变,并提高人们对零废物倡议如何有助于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认识。
2022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七届会议上通过这一项决议,宣布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国际零废物日。土耳其与其他105个国家共同提出了该决议。在此之前还通过了其他针对废物的决议,包括“终结塑料污染: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二、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零废弃行动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应对气候变化,减少贫困,保障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向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转型。
目前,各国政府、社区、工业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零废倡议的潜力,并通过财政和政策制定来加强废物管理和改善回收系统。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全球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战略可以指导这一转变,该战略要求到2030年在所有领域实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目标。
国际零废弃物日庆祝各个层级的零废物举措,这些举措有助于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所有目标和具体指标,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11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2。这些目标涉及各种形式的废物,包括粮食损失和浪费、自然资源开采和电子废物等。
(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1
目标11是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到城市和人类住区。预计到2050年,7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里,但是许多城市还没有为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做好准备,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发展滞后,导致贫民窟或类似贫民窟的地方增多。城市扩张、空气污染和开放公共空间有限等情况城市中仍然持续存在。不平等以及城市能源消耗和污染是其中一部分挑战,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和其地理位置,许多城市也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城市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却消耗了60-80%的能源,产生了75%的碳排放。
如果不对城市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方式进行重大变革,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平等会导致动荡和不安全,污染会损害每个人的健康,也会影响工人的生产力,进而影响经济,而自然灾害则有可能扰乱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2
目标12是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这是维持今世后代生计的关键。地球上的资源正在不断枯竭,但人口却在持续增长。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到98亿,那么将需要近三个地球来提供维持当前生活方式所需的自然资源。食物浪费是过度消费的另一个表现,解决食物浪费问题迫在眉睫,需要制定专门的政策,这些政策应该有数据支持,有技术、基础设施、教育和监测方面的投资。尽管全球有大量人口忍饥挨饿,但每年浪费的粮食却高达9.31亿吨。我们需要改变消费习惯,转向更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三、
如何实现“零废弃”?
“防止资源变成废弃物”这是零废弃的核心,最基本的方法是坚持遵循废弃物管理的“优先次序”原则,即:将预防废弃物产生(源头减量)的措施,如合理消费、拒绝浪费、重新设计产品,视为最优;其次是其次是产品或包装物的重复使用,如二手物品交换、交易,饮料瓶重新灌装,快递包装箱、袋循环使用等;再次是以垃圾分类为基础的各类资源循环再生,其中也包括易腐垃圾的生化处理和再生利用;最后,将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某些处理技术,或达到一定污染控制标准的末端处置过程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性选择。
在消费的许多方面,只要做出简单的改变,就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政府需要实施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制定减少废物产生的目标、促进循环经济实践和支持可持续采购政策等措施。
中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强调要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扩大国内固体废弃物的使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主要鼓励对固体废物实行回收和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生产量;“十二五”时期,《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出台,我国开始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的监管,同时深入推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十三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出台,提出要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统筹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专业化第三方机构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十四五”以来,低碳化进程推进的带动下,固废处理相关国家政策进一步优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继续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大力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废处理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4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意见》对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旨在加快构建起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企业应找准实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的新解决方案以实现向循环经济过渡,研究其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影响,包括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在生活方式中使用这些产品和服务对社会的影响,还需考虑可修复性和可回收性,包括推广重复使用、翻新和回收产品等做法,以尽量减少浪费和资源损耗。
案例1:迪卡侬集团产品生态设计
迪卡侬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原材料生态设计:为了符合生态设计的要求,使用由生产废料或打算丢弃的产品转化而来的再生聚酯,其主要面料至少由70%的聚酯纤维制成。迪卡侬致力于使用的聚酯100%都使用来自更可持续的材料。
②染色生态设计:纺织品染色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大量水和化学品。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消耗,迪卡侬尽可能地采用以下四种工艺:非水染色、单向色织、原色纱和干法染色。
③可修复性生态设计:由于产品的生命不会随着购买而结束,因此迪卡侬尝试让产品更具可持续性。可修复性意味着能够在产品发生故障或故障时提供解决方案。产品的可修复性潜力可以根据以下4个标准定义:文件的可用性、拆解产品的能力、组件可用性、修理费用。在迪卡侬,要获得生态设计认证,产品最常见破损和故障的80%必须可以修复。
案例2:宝洁中国绿色供应链管理
宝洁是全球率先开发和使用LCA(Life Cycle Assessment)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企业,用以指导材料选择和产品设计改进。宝洁工厂能源管理也在向数字化能效模式管理迈进,积极布局高能效通用工程平台,通过绿色采购实现用电零减排。在产品绿色设计上,宝洁在中国市场率先创新了电商直发包装(简称SIOC, Ship In Own Container)。直发包装方案取代了传统的产品运输外箱,大大减少了运输包装材料浪费,还横向利用宝洁供应链资源携手供应商和电商平台搭建起中国首个电商渠道循环包装回收网络,完成搭建中国快消品首个闭环回收网络。
宝洁公司在供应商筛选及管理过程中,强化了绿色环保合规为先决条件。在中国采纳了公共环境中心的蔚蓝地图(IPE Blue Map)对供应商环保合规评估及实施排污检测进行了实时监测。迄今为止,在宝洁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已有近150家国内供应商配合提升环保合规检测及时改进,以确保供应商的环保合规,特别是在三废处理方面,确保所有本地供应商积极提高处置废水废气固废的能力,主动构建在生产环节循环利用的能力。在2022年宝洁供应链管理中已对供应商的碳排放及碳中和提出了2030 及 2040 的承诺及具体实施的方案。宝洁持续在日化行业里引领净零碳排的工作,并且赋能上游中小企业共同节能减排。
新闻媒体在垃圾议题上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可以搭建多方对话和解决问题的传播平台。社会组织也可以积极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宣传、动员、培训,以及解决方案探索;通过政社、企社合作,识别和打通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中的难点、堵点,不断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及落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垃圾治理体系中。个人可以采取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消费、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以及减少日常活动的碳足迹。
四、
小结
废弃物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损失、环境污染这三重生态危机的头号“凶手”。
零废弃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对一种美好愿景的追求,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终不再有垃圾存在。这个愿景看似遥不可及,实际已经通过三个“最小化”目标被不断实践着,即废弃物源头产生量最小化,废弃物末端处置量最小化,资源再生和垃圾处理过程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小化。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实践“零废弃”方法,向“零废弃”目标迈进!
参考资料:
[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2: 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 联合国在中国 (un.org)
[2].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1: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 联合国在中国 (un.org)
[3].国际零废物日-各方致辞 | 联合国 (un.org)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_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5].重磅!2022年中国及31省市固废处理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_行业研究报告 - 前瞻网 (qianzhan.com)
[6].毛达:零废弃共识与倡议 | 第十届零废弃论坛 以下文章来源于零废弃论坛 ,作者零废弃论坛网页链接 - 雪球 (xue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