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申请

在线客服

公众号

微博

首页 > 资讯中心 > 观点与动态 > 行业动态

3·23世界气象日|企业行动最前线




2024年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


气候变化对我们整个文明的威胁是真实存在且不可否认的,其影响已经显现,除非我们立即采取行动以减缓或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因此,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被定为“气候行动最前线”(At the Frontline of Climate Action),旨在呼吁全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积极应对不断变暖的地球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关注极端天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观测记录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的暴雨、寒潮、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有所增加,气候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水平、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洋冰盖和冰川退缩等方面的纪录再次被打破,有些纪录甚至被大幅刷新,而且相应的变化还在加速产生。气象组织发布的此份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转型可以给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一线希望。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由太阳辐射、风和水循环的动态力量驱动,因其具有实现去碳化目标的潜力而跃居气候行动的前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此称之为地球发出的“求救信号”,并呼吁各国领导人立即采取行动,为人类和地球筑起最后的生命线。

https://wri.org.cn/insights/2023-ipcc-ar6-synthesis-report-climate-change-findings《气候变化2023》十大重点解读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陈振林撰文指出:“人类刚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海表温度打破历史纪录;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了异常猛烈的高温干旱和暴雨洪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人类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事实——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先导性科技支撑部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始终以开放的胸怀、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奋战在气候行动最前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 

世界气象日与可持续发展

(一)世界气象日由来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是纪念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于1950年成立的日子。WMO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国际气象合作的专门机构,成立于1950年3月23日,故每年的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以纪念WMO的成立。世界气象日对促进气象科学的发展,加强国际气象合作,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服务,提高公众的气象意识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3:气候行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3承诺我们“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这一目标的进展是所有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的基础。


世界正处于气候灾难的边缘,而当前应对危机的行动和计划是不够的。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并在本十年内采取变革性行动,在所有部门深入、迅速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5°C 的目标将岌岌可危,30 多亿人的生命也将随之受到威胁。



不采取行动将导致热浪、干旱、洪水、野火、海平面上升和饥荒加剧。现在的排放量应该已经在减少,而到 2030 年--距今只有 7 年时间--则需要减少近一半。为了在 2030 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需要采取紧急和变革性的行动,以履行《巴黎协定》中关于减缓和适应努力的承诺。


(三)世界气象日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意义


WMO全系统的工作对于气候行动和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或缺。这项工作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减少饥饿和贫困;改善健康和福祉;确保清洁用水以及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保护水下和陆地生命;使我们的城市和社区具有更强的气候变化复原力。天气和气候预测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向零饥饿迈进。整合流行病学与气候信息有助于了解和管理对气候敏感的疾病。而预警系统则有助于减少贫困,让人们有机会做好准备并限制极端天气的影响。


WMO及其会员和合作伙伴推动从科学到服务再到造福社会的行动的整个价值循环,增进对地球系统的了解,监测气候和水资源状况,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信息,并提供气候服务和预警以支持气候适应。


二、

中国气候行动

习近平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行动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时中国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1992年,中国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正式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制度。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在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在气候变化政策上的一个新阶段。此外,2011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此后每年都会发布相关的年度报告。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展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按惯例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在2023年10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年度报告》介绍了2022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进展,总结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要求,反映了重点领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碳市场建设、政策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进展,并阐述了我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主张和立场。中国政府展示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和具体措施,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共同目标。

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310/W020231027674250657087.pdf


三、

企业气候行动

(一)发布企业气候相关报告案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报告》,该报告是国家电网连续第二年在COP会议上发布重磅行动报告文件,系统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为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的积极贡献及提出的未来倡议。《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报告》分为“把握绿色发展新趋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共同选择”“国家电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携手共创清洁低碳的能源未来”四个部分,介绍了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背景理念,分层次阐释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内涵要义、发展趋势、中国经验和国网使命,从“能源配置广域化”“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创新融合化”“能源业态数智化”五个方面展现公司推动能源转型的创新举措、实践案例和行动绩效,阐述了公司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创清洁低碳能源未来之路上的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和发展倡议。



2023年12月6日,隆基绿能在Solar+ Pavilion面向全球发布了《2023隆基绿能气候行动白皮书》(简称“白皮书”),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隆基绿能发布的第三份气候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隆基绿能稳步推进气候行动,已经建立起覆盖公司全价值链(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与ESG管理体系,隆基2022年运营范围内单位营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21年降低了38.8%。同时,隆基绿能持续提高绿电使用比例,2022年绿色电力使用量超过42.79亿kWh,绿色电力占比为47.18%。2023年,隆基绿能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框架,开展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工作,为公司后续制定气候战略、开展进一步的气候行动提供方向。


2023年12月5日,小米集团官微发文,公布了首份《小米集团气候行动白皮书》。白皮书阐述了小米集团实现零碳转型的方法论,公布了近三年小米集团全价值链的碳排放数据以及净零路线图等。在此之前,小米集团多次表态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曾表示:“小米集团正式承诺2040年碳中和,并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小米集团与独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认证机构合作,建立了完善的智能手机产品碳足迹评估流程及方法学模型,该计算方法符合PAS 2050国际碳足迹计算标准的要求。小米集团在《小米集团气候行动白皮书》中公布了净零路线图:通过实施能效改进技术、电气化、以及智能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确保在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能源使用最大化地减少碳足迹,采用长期电力购买协议等方式来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二)企业低碳创新案例


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碳足迹认证,从摇篮到大门

2023年3月,兔宝宝科技木(重组装饰单板产品)被授予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是该产品继FSC认证、绿色产品认证、无醛认证后,获得的又一项绿色“成绩”。本次认证从原料获取、原料运输、产品生产等阶段,对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严密核算和验证,标志着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推动行业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示范作用。


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低碳产品,献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作为我国装饰原纸行业少数掌握高档装饰原纸生产技术的龙头企业,齐峰新材基于深耕装饰原纸领域的技术优势,成功自主研发人造板用无甲醛预浸渍饰面原纸。预浸渍纸比装饰原纸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约一半左右,有效推动公司减少自身碳排放;下游客户印刷后不用再浸渍三聚氰胺,经过表层涂布加工后可直接冷贴于人造板材上,有效降低下游生产成本,助力客户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其零甲醛、可包覆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及家具制造领域,助推家居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此外,2023年,许多企业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展示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


达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工厂已使用100%绿电,所有具备条件的工厂均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光伏电力占用电总量超过20%。物美采用AIoT技术将门店能耗数据数字化,并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为连锁零售行业节能降碳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样板。美团通过青山计划推动外卖包装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15个省市推动落地餐盒回收常态化试点,助力减碳约1.9万吨。京东方融入人工智能元素优化能源管理,并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开展节能改造,对液晶行业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联想全价值链“净零”转型实践项目通过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创新应用等多维度开展“净零”转型实践,影响整个供应链协同降碳。


这些企业的气候行动案例展示了制造业转型、交通结构调整、能源清洁化、绿色金融、可持续消费等领域的前沿转型经验,为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


四、

小结

气候危机之下,谁都不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在气候变化行动最前线,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绿色出行、环保购物等简单的日常行为,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小小的行动积累起来的效果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