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申请

在线客服

公众号

微博

首页 > 资讯中心 > 观点与动态 > 专家观点

企业如何获得“高”的社会责任评级结果?

随着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渐达成共识以及全球可持续投资的兴起,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类评级机构和指数编制公司相继推出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进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公开以供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参考。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获得“高”评级,进而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呢?

通过对几类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的社会责任评级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社会责任评级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目前,国内外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责任评级有十余项。而近几年,国际主流的评级也逐渐将中国企业纳入其中。

现阶段,大多数社会责任评级体系是资本市场中与企业ESG表现相关的评级。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责任投资和可持续投资的重要考量因子。ESG所关注的企业表现同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有较高的重合度。当前资本市场主流的ESG评级体系包括明晟(MSCI)、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彭博(Bloomberg)、机构股东服务集团公司(ISS)等评级机构和指数编制公司建立的ESG评级体系。除ESG评级外,这些机构还以此建立了更受投资者青睐的ESG指数。如我们熟知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就是根据瑞士资产管理公司RobecoSAM的ESG分析体系建立的全球上市公司指数。

2.评级维度的多元性

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更加科学全面,社会责任评级所考核的维度也越来越广,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绩效、社会沟通等方面。

国内传统的社会责任评级主要是对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分析。但社会责任报告只是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一个缩影,是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一项成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也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水平。社会责任报告评级重点考核的是企业社会表达与传播以及社会沟通的程度和水平。

除社会责任报告外,社会责任评级维度还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在这一维度下,社会责任评级重点关注企业构建的社会责任战略以及建立的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社会环境风险识别机制和社会责任议题实践情况。社会责任绩效也是社会责任评级的重要维度,主要集中在与环境有关的议题方面,包括企业污染排放绩效、温室气体排放绩效、能源消耗绩效等。除此之外,包含社会责任报告在内的企业社会沟通与透明运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重点包括利益相关方参与、信息公开透明、社会化表达与传播等。

3.评级过程的互动性

现有的这些社会责任评级可能需要企业的广泛参与。这种参与体现在企业需要主动发布社会责任信息、主动申请参与评级以及对于初步评级结果的回复。大部分社会责任评级还是重点基于企业对外公开发布的社会责任信息来做出的分析与评级,这些信息除来自企业自有渠道外,还包括一些特定的数据源。其次,有些社会责任评级是采取邀请制,相关评级机构会筛选并向企业发出邀请和问卷调查,并以此做出评级;而有些社会责任评级则需要企业自行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进而接受评级分析。大多数社会责任评级设置了非公开的“初评”环节,会将初步收集和分析结果发送给对应企业进行确认和信息补充,以便提高社会责任评级的全面准确。

基于以上特点,为获得较高的社会责任评级,企业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选择适合的评级体系进行重点跟踪

面对如此众多复杂的社会责任评级体系,企业往往会纠结是否要全部回应和关注。其实,不同社会责任评级重点考察的内容稍有差异,所适用的场景也略有不同。初期,企业可以重点跟踪利益相关方关注程度比较高的社会责任评级体系,比如根据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相关方的偏好,选择相应的社会责任评级体系采取行动。当然,企业也可以求助于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开展专项研究,结合自身实际,将资源投入到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最紧密的社会责任评级中,以此有针对性地获得“高”评级。

2.信息披露要“多”“细”“广”

企业主动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还是目前多数社会责任评级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企业要常态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选择实质性议题进行回应,尽可能详细列出社会责任绩效;多形式展示社会责任信息,除传统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外,可以采用环境专项报告、供应商专项报告等形式,并在企业官网渠道发布社会责任相关政策,促进评级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全面了解;多渠道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让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被更广泛的数据库所收集,丰富社会责任评级的数据来源。社会责任评级不仅仅靠企业“自圆其说”,更重要是形成内外一致的“评价氛围”。

3.由“被动评级”向“主动参与”转变

正如上面所说,部分社会责任评级需要企业自行申请与主动提供资料,才能给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评级结果。同时,多数社会责任评级设置了类似“申诉”的机制,给与企业信息确认和补充的机会。其中,“主动”二次至关重要——企业要主动关注社会责任评级发展动态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程度、主动申请参与含金量高的社会责任评级、主动回应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和提出的问题、主动与评级机构进行沟通交流,变“被动评级”为“主动参与”,全面展示自身社会责任工作情况,促进获得更加客观公正的评级结果。


总之,社会责任评级的基础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所取得的社会责任绩效。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来应对外部社会责任评级,还是应不断完善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利益相关方参与,加强社会沟通与信息披露,构建更加和谐与可持续的商业与社会生态圈,为社会责任“高”评级营造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