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就在七月初开始了,在二十余天后就是让人揪心的放榜时刻。中国因人口基数庞大,每年仅一分之差就会改写上万人的命运。高考人数逐年递增,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就有1071万。为保障高考成为中国最公平的考试之一,教育部不断改革创新高考制度,从专家命题到大学录取的过程无一例外。
我们在为企业做社会责任评价时,是否能借鉴高考这种选拔方式,为行业、为社会选出在社会责任领域优秀的企业?
从片面到全面
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每年高考都会在六月初进行,六月底公布分数。高考的分数通常是由多门学科的分数加总组成,每门学科的分数设置和在总分中占比均有不同。这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很相似,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这三大基本类别和多项议题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国内领先的社会责任评价机构,均有详细的指标说明与评分细则,并在每年定期发布公示。
不同的是,高考公布分数后,考生若对分数有质疑,可提出重新复核分数加总。高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全民关注热度,不停督促高考制度改革创新,高考制度也被赋予了承担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社会责任。
但社会责任评价的普遍认同还较低,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机构会公示复核联系方式,多数企业把社会责任评价当作企业的加分项,自然也很少主动联系机构进行复核。无人质疑和挑战的结果是否会让社会责任评价机构无法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社会对社会责任领域关注度还不够是否会让社会责任评价机构推进改革动力不足?
从绝对到相对
我们可以从每年各省公布的本科线、专科线得知,每年高考的分数都会因为当年各省考生的成绩做出调整,考生志愿填报方式也从梯级志愿改平行志愿。这样的改动是从挑选“绝对分数”高的考生转向挑选“相对分数”突出的考生。每年考试范围、内容、评分标准、制度均有不同调整,考生的成绩分布也不会和往年完全一样,如果只是照搬以往经验,对不同环境成长的考生会有失公允。
社会责任评价亦是如此,如果一旦把标准制定完整后,每次都只做简单的数据测算,这无异于刻舟求剑,对企业自身、行业甚至社会的帮助只会所剩无几。一方面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更新评价制度,另一方面社会责任评价机构对企业的评价也不能只停留在大而化之评出1、2、3名的层面,更需要体现企业在同类型企业、同类型行业的位次。企业更多的是需要从这个结果中抓取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在同类信息中有可比性,才能为企业所用。
“相对排名”比“绝对排名”更重要,但企业也不能因此对“绝对成绩”放松警惕。社会责任机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和排名只是结果,以评价排名的方式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是目的,企业如果一味追求排名、追求高评价只会本末倒置。
通过和高考制度的对比,我们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构要形成完善的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考制度也能为评价机构带来思考与启发。任何制度的完善都是动态的过程,中国的社会责任评价机构初出茅庐,想要成为拥有市场话语权、具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