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电力行业企业受到政策监管的严格程度与公众关注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为全面研究梳理中国电力行业企业公众透明度现状,推动电力行业企业更好满足监管要求与社会公众信息需求,《中国电力行业企业公众透明度报告(2023-2024)》课题项目已连续开展10年,在电力行业透明管理研究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得到了电力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
企业公众透明度基础知识
企业公众透明度的定义
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对透明度的定义是:组织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决策和活动的公开性以及以清晰、准确、及时、诚实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意愿。具体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组织宜以清晰、准确和完整的方式,合理并足够充分地披露其负责的政策、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已知和可能的影响;二是对那些已受到或可能受到组织重大影响的人员来说,所披露的信息应当是其容易获取和可理解的,并且是其所需要的。这个定义从信息披露方与信息接收方两个角度对透明度的概念进行的界定,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企业对外部的社会需求进行积极回应,并倡导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
提高企业透明度的目的在于为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企业透明度是企业针对信息接收方的需求,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其经营管理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信息并将其传递给接收方所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总和,是由企业的信息披露与需求方信息需求的匹配程度决定的,而不是单纯以企业披露信息的多少来进行评价。
在对企业透明度定义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公众具有群体性、相关性、同质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征,我们认为企业公众透明度是指企业针对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披露、信息传递与信息接收等活动及其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的总体情况。即企业公众透明度是从社会公众这一企业信息的接收主体出发,从企业整个信息披露流程的角度对从企业信息披露到社会公众的信息接收的全过程,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公众有效接收其需要的信息的程度。企业公众透明度是企业透明度从社会公众角度进行的细化和分解,是企业透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公众信息披露的原则
1、外部需求
企业为了获得社会认可,需使其行为符合社会公众的期望,企业的价值观也要与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信息披露,企业可向公众展示其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一致性,并展现企业如何通过行动来满足公众合理期望,由此获得公众支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此外,企业信息披露是影响公众进行决策的重要因素。当信息披露不充分时,社会公众会因披露信息不能满足需要,向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企业进行更为全面的信息披露。企业为了缓解来自外部各方的压力,需加强对公众的信息披露,以维持与社会公众的良好关系,避免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政府与监管机构的处罚与法律规章制度的惩罚。
2、内部需求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但企业事先难以确定其产品与服务的受众范围,因此需要向公众进行大量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最终吸引客户,扩大企业的客户资源。
此外,企业运用清晰、准确和完整的方式,合理和充分地披露企业负责任的政策、决策和活动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已知和可能的影响,能充分地获得公众的参与,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公众满意度与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公众透明度管理的意义
1、透明度管理的动机逻辑
首先是合规性动机,即回应政策法规的需要。企业自觉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主动接受利益相关方及社会监督、加强透明度管理日益成为回应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需求。
其次是工具性动机,即满足企业自身运营发展的需要。透明度管理,就是通过畅通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增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披露企业决策及活动的影响,赢得利益相关方的理解、支持与认同,进而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最后是社会性动机,即回应外部诉求的需要。公众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倒逼企业以贴合社会视角的方式披露企业运营过程中决策及活动的影响,回应外部诉求及社会期望,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误读,赢得公众对企业产品及行为的信任。
2、透明度管理的价值逻辑
从传统认知上来说,企业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及参与等透明度管理看作一种投入,是通过间接方式对企业价值的增进。
透明度管理需要企业以透明的方式管理决策和活动的影响,而透明度管理本身也是企业的一个决策或一项活动,因此透明度管理要综合考量企业价值、社会价值和利益相关方价值,实现价值共享与综合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