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4)》蓝皮书(以下简称“ESG蓝皮书”)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建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已连续发布七年,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度报告之一。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公司ESG评价分析
2024 蓝皮书
按照中国证监会分类标准,本报告主要从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明晟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MSCI CHINA 200)、中证500指数等A股成分股中筛选出共27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占本报告中上市公司样本总量(508家)的5.31%。
(一)
头部企业浮现,行业水平稳步提升
处于A~AAA级的企业较2022年增加2家;评价结果为C~CCC的企业7家,较2022年减少4家。27家样本企业ESG信息披露水平整体进步,行业平均水平为BB级。研究表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ESG头部企业浮现,尾部企业已主动采取措施改善ESG绩效,行业平均ESG水平有显著提升。
2023年,经济维度平均得分为49.18分,较上一年度提升了7.86分;环境维度平均得分最低,为46.56分,较去年提升了7.41分。反映出信息业上市公司补短板效果显著,经济表现和环境管理均有显著提升。
研究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ESG表现领先的企业已将ESG工作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不仅将ESG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更将其融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和运营战略中,实现了ESG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二)
积极降本增效,热点赛道快速发展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经济维度主要考察企业经营方面的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及投资价值。受益于经济逐步企稳、新兴产业发展和旧动能技术赋能升级等带来的需求释放,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来衡量;成长能力主要通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和分红金额同比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偿债能力主要通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来衡量;投资价值主要通过市盈率(TTM)和市净率(MRQ)等指标来衡量。
总体而言,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济增速放缓、发展平稳。随着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引发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的国产替代需求紧迫,信息业未来市场空间仍十分广阔。在众多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逐鹿市场的压力下,相关上市公司需进一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
环保意识增强,把握绿色创新机遇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环境维度主要考察企业环境管理、绿色创新、资源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信息披露情况。研究发现,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水平逐年提升,但环境管理绩效仍有提升空间;相关上市公司在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架构、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等顶层设计方面积极性较高,但应对上升的碳排放量仍需要更有力的碳减排行动。
环境管理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将环保理念融入公司运营、公司环境影响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绿色创新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推进零碳解决方案、投入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能源消耗数据、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应对气候变化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识别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
总体而言,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环境绩效水平一般。尽管信息业企业在环境管理意识、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碳减排行动等方面积极性大幅提升,但未能控制能源消耗量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上升的整体趋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业企业必须意识到绿色低碳运营的重要性,并主动把握数字技术服务社会低碳转型的绿色发展机遇。
(四)
社会风险重重,仍需主动未雨绸缪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社会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员工权益与发展、供应链管理、客户权益保护、社区发展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研究发现,信息业企业在社会维度的实践水平参差不齐,通信业企业在议题覆盖面、议题实践深度上显著领先于其他信息业企业。
客户权益保护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产品质量管理、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供应链管理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供应商识别与评估、供应链社会与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员工权益与发展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员工公平招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员工关爱、员工培训投入等方面的表现;社区发展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社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总体而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仍面临多重社会风险,包括日趋严格的用户隐私保护与数据传输合规要求、高度竞争下吸引与保留关键技术人才的挑战、技术快速迭代同时保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这些风险与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合规水平等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因素息息相关,有关上市公司需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防范行动。
(五)
治理水平提升,董事会发挥牵引力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公司治理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管治层面的组织治理、合规风险管理、ESG管理、信息披露。可以看出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共识,ESG领先企业起到了一定示范带头作用,众多信息业上市公司开始从董事会层面自上而下布局ESG工作,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提升。
组织治理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多元化、董事会ESG管理、股东关系管理、反腐败等方面的表现;信息披露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渠道、利益相关方参与等方面的表现;合规风险管理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制定风险防控计划、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预警、内控合规等方面的表现;ESG管理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ESG相关能力提升培训、ESG治理架构、ESG或CSR专员设置、ESG或CSR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总体而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治理维度整体水平良好。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ESG理念和ESG管理工具夯实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树立负责任品牌形象,对于公司可持续竞争力塑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本报告分析,建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本色,布局长周期高成长性赛道。未来随着云计算、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渗透,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仍然有不可估量的前景空间。
二是强化环境管理意识,增强企业绿色低碳竞争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作为非污染型企业,其环保板块往往是社会公众的视野盲区,相关企业环境管理意识淡薄。建议信息业上司公司全面重视环境层面的影响和信息披露,采取有力的行动改善环境绩效,包括检测自身排放数据、加快绿色算力发展、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
三是重视ESG合规风险,避免ESG舆情造成股价波动。对信息业企业而言,网络信息安全、用户数据泄露、知识产权侵权、劳工权益保护、科技伦理等议题均具有较大的风险敞口,也是ESG舆情的高发话题。建议在风险识别、风险管控、化风险为机遇方面建立起更为健全的机制和更为有效的措施。
四是建立切实可行的ESG管理机制,发挥ESG战略价值。目前,大部分信息业上市公司仍停留在制定ESG战略后尚未落地的阶段,需要配套有效的ESG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ESG战略的引领价值,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扫描上方二维码了解及购买
蓝皮书系列推文,敬请关注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