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24年7月31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
意见顺应国际全球绿色发展大趋势,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进程的集中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系统性涉及到了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意见对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言,都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然而,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密切关注并试图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特别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这为我们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电力能源的发展面临着所谓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安全、绿色和廉价之间的矛盾。安全意味着高投入,绿色则意味着更多使用新能源,而新能源可能带来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廉价则要求降低供电成本。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这一问题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如何实现既环保、又高效、同时成本低廉的发展模式。这是我们在落实该意见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绿色技术进步
绿色技术在产业绿色转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能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如果绿色技术的成本过高,即便环境效益良好,企业也难以承受。绿色技术的进步,如光伏技术、风电技术和电池技术的提升,通过大规模市场推广,已经实现了成本的有效降低和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2. 绿色市场建设
意见突出强调了绿色消费的重要性,绿色消费不仅关乎工业品的需求,更涉及终端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在绿色产品初期价格较高时,需要形成鼓励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有能力的消费者率先购买绿色产品,可以为绿色产品的生产带来高额回报,从而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贴在推动绿色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对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补贴。地方政府在推动绿色市场建设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当前发展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落地政策值得进一步探索。
3. 绿色成效展现
绿色转型的效果在某些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如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则较难直观感受到。因此,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并通过媒体宣传,让绿色效益可视化,使广大公众了解、接受并认同绿色转型,从而营造出全民绿色的社会氛围。
王晓光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基于在企业国际化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品牌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大事晓谈》专栏将重点实时向大家分享政策趋势、热点观点、实践感悟,以期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进步成长。
王晓光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社会责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