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申请

在线客服

公众号

微博

首页 > 资讯中心 > 观点与动态 > 专家观点

第一视点|绿色倡议的力量 生态日全社会行动参与度分析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比较符合确定纪念日、活动日时间的基本原则,能够充分体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2024年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国务院2024年7月31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01

各地宣传新形式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办的《世界生态》杂志品牌中心在渝成功举办绿色生态产品锶念旱香米和锶念水的品牌推广活动。举办方表明,这次全国生态日活动,提高了大家对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认识,生态“含绿量”正不断提升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联合国《世界生态》品牌中心正在开发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态产品,发展更多的优秀品牌企业,增加绿色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国内的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放眼全国,更多地方也在这一天积极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与绿色转型举措:

  • 京津冀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办2024年全国生态日京津冀活动暨第二届京津冀绿色发展大会,主要包括1个主题活动和6个专题活动;

  • 福建出台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300多份文件;

  • 江西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铜、铅、锌冶炼等产品能效领跑全国;

  • 贵州深入开展赤水、大方、江口、雷山、都匀5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贵阳还开展“声生不息”生态季音乐会、“走进自然·极地科考——来自极地的声音”自然科普公益讲座、“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集中巡河及河长制主题宣绘画作品征集、四级林长河长集中巡林巡河活动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 云南发布了发布了“十四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教育、绿美交通、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标准化建设、林草生态保护发展、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等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 青海海东市及化隆回族自治县两级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先口二村的黄河岸边,200余名干部职工共同开展了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 杭州市启动“绿动杭城 绿色未来”杭州市绿色生活月活动。“绿友友”来到了杭州街头,快闪登场,随机向路人发放绿植,传递绿意,市民在庆春银泰、西湖银泰两个地点参与空瓶置换、旧衣抵现、光盘行动和自带杯行动;

  • 金华生态环境日活动现场举行了兰溪市首条生态研学线路发布和生态研学项目签约仪式,以及金华市第三届自然笔记大赛颁奖仪式,发布了“全民共护生态环境,齐心共筑大美金华”倡议,开展了“放鱼净水·守护生态”鱼苗放养活动......



02

社会响应新活动

第二个全国生态日,社会各组织机构也积极响应,采取多样化措施推进绿色发展,不仅强化了自身在环保领域的角色,也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发展环境。


首都文明办联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开展了“V蓝北京”全国生态日京津冀联动主题探访活动。京津冀三地代表、环保志愿者、绿色生活好市民在主题探访、交流座谈、登顶观景中,共赏林木葱茏,共享生态智慧,“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还将于世界无车日、供暖季等节点推出特色活动,发布#V蓝北京#话题挑战、四季系列有奖互动推文等。


北京密云水库保护公益基金会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保护水库为主旨的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引领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保水公益事业,努力发挥基金会作用,携手社会各界开展密云水库流域内的生态修护、生态保护宣传、帮扶助困等相关公益活动,持续推动水源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此次生态日基金会携手北京市密云区影视家协会,联合举办密云生态主题沙龙活动暨第三届“悦密云”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由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区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北庄镇副镇长分享了该镇通过建设观鸟小镇发展“观鸟经济”的经验做法。


中国海油公益基金会与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无境深蓝专项公益基金团队协力呈现“冰封之蓝”南极影像巡回展。早在2023年5月,两家基金会就已携手启动了“熠熠生灰”——南极生物多样性及气候变化科学调查项目。同年11月,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无境深蓝专项基金团队远征南极,开展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科考工作,期间拍摄了近百幅南极影像作品,旨在借助影像的力量为地球发声,呼吁公众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生态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03

企业支持新路径


在今年的全国生态日中,许多企业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时积极响应国家层面的环保政策和倡议,展示了其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表明它们不仅仅追求商业利益,也重视社会福祉和环境保护。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全国生态日号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电网功能定位,发挥好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设绿色电网。2024年8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生态日期间,其下属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项活动,以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国网天津武清公司围绕绿电交易、综合能源项目、电费电价等内容开展政策宣介,向发、用电侧企业代表介绍了绿电绿证交易规则与流程,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向企业介绍工业企业节能降碳项目。江西南昌电网公司开展守护“候鸟生命线”主题宣教活动,讲述东方白鹳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爱鸟护鸟的“种子”,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与常州市委网信办、常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凝聚科学共识 共促绿色发展”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国网玉门市供电公司开展了首个“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通过易拉宝海报展示、发放宣传折页等宣传方式,向玉门玉泽湖公园周边居民广泛传播了国网绿色理念。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国家电网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与和了解绿色发展的机会,共同推动了我国的绿色发展进程。


中广核是由国资委控股的清洁能源大型中央企业,其环保本部团支部以“向绿而行,碳索未来”为主题开展生态日主题活动。活动组织参观深圳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项目。环科公司和大亚湾环保公司组织开展“核家人,游核电”厂区开放日活动,通过邀请员工家属参观公司核电基地内厂区、北龙处置场、核能科技馆让职工员工家属了解废物处理的科学工艺,感受核工业的力量。通过“核家人,游核电”厂区开放日活动,让“核家人”更加直观地了解环保人的责任担当。


许多互联网大厂参与了相关的活动。其中,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其公益平台与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合作,支持“美丽晋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并通过天猫、淘宝公益宝贝进行捐赠,将公益与电商深度融合,鼓励消费者参与生态保护。这一模式是全国首个县域林业生态保护基金的创新设立,旨在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晋江市的绿色低碳行动计划、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科教宣传等公益项目。蚂蚁森林与伊利集团还联合开展了“零碳守护——从陆地到海洋”行动,消费者购买特定产品可以获得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奖励,用于支持种树和海洋保护项目。此外,戴尔科技通过提供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方案和可持续发展产品包装,支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三七互娱启动了2024环保月活动,与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合作,共同推动“绿美广州”的建设。


作为香港最大能源供应商之一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联合香港管理协会,在全国生态日举办了“生物多样性与新能源高峰论坛”,超过20位来自商界、公用事业、保育团体、学术界等代表出席了论坛。此次论坛探讨的主题包括:氢能产业发展、新能源如何推动运输业绿色转型、企业在加强自然资本相关财务披露方面的责任,以及如何在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为庆祝全国生态日及本次高峰论坛,煤气公司特别发行了邮票纪念册,以此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


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全国电力能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申能股份在生态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的战略规划及相关产业优势,在生物质燃料、绿碳业务及新能源项目投资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全国生态日将乐县系列活动中,南台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和厦门珏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认购了部分福建金森开发的碳中和林的碳汇量,并捐赠给活动主办方,用于本次活动的碳排放抵消,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碳中和目标。


“江豚出发 清凉一夏”致敬平凡英雄公益活动先后来到武汉渔政码头、武汉市公安局蔡甸分局长江禁渔专业队,向坚守一线的生态大保护执法人员送去清凉物资。旺旺集团、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跃莱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广东壹健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波塞冬商贸有限公司、武汉紫珈公益团队分别捐赠了食品、清凉包、爱心礼包、保健品、矿泉水等爱心物资。14日,正大卜蜂食品(湖北)有限公司还向民警、天然气维修工捐赠700箱矿泉水。这些民营企业为保护长江,以及宣传保护长江、保护江豚的生态理念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综上所述,这些企业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友好的战略和技术创新,不仅有效应对了环境挑战,还在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上获得了显著提升,并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了贡献。




04

民众低碳新生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逐渐改变习惯,采取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比如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电,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和电子设备,合理使用空调,减少私家车使用频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合理规划食物购买量,通过二手市场购买或交换物品,延长物品使用寿命;参与碳减排——通过“绿芽积分”等平台记录“个人碳账户”,实现每个人的减排贡献可视化,帮助普通人算清碳账本。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减排量不多,但所有人的低碳行动叠加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会形成相当庞大的减排量。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提出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具体路径。


《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对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进行了更详细的设计和引导。包括积极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节约能源、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发展绿色旅游,减少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品使用,减少噪声产生,持续推进“光盘行动”等。个人低碳行为习惯是一种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的生活方式。


培育生态文化是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条件。生态文化是指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例如,西方的传统工业文化是以铺张浪费为荣,以彰显自己的财富,从而获得社会尊重。在这种文化的刺激下,人们习惯于购买大排量汽车,竞争性消费各种奢侈品。但生态文化则是以铺张浪费为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形态规范下,人们以节约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为荣,共享单车出行已经成为广受青睐的绿色出行选择,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年提高,节能低碳的环保商品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绿色智能家电走俏市场……绿色生活方式正快速兴起,绿色消费理念渐入人心。





05

结论与展望

生态环境日的设定初衷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各地打造不同形式、不同内涵的“生态日”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政府通过立法与政策引导,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各行业积极响应,采取多样化措施推进绿色发展。企业积极参与绿色转型,表明了市场力量在推动环保技术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整体对环保事业的支持。


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风尚,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生态文明是全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为实现美丽中国,各行业积极响应,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多样化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若是每个人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美丽中国一定能早日建成。




参考文献:

[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自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观察_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联合国《世界生态》品牌中心于2024全国生态日 在渝成功举办绿色生态产品品牌推介会凤凰网湖南_凤凰网 (ifeng.com)

[3].国家电网公司: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_电力网 (chinapower.com.cn)

[4].福建晋江设立县域林业生态保护基金-新华网 (xinhuanet.com)

[5].全国生态日前夕,“江豚”致敬守护生态的他们_要闻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6].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_国务院部门文件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