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工艺的创新实践案例
【宝钢股份】探索低碳冶金工艺 引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由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牵头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项目(HyCROF)项目,合作建成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HyCROF)工业规模级的试验平台。2022年,该项目进行到第三阶段,经过近半年的工业试验,打通了全氧冶炼煤气循环及喷吹的工艺流程,基本实现了稳定顺行、大幅减碳的技术目的,证实了HyCROF工艺技术具备巨大的减碳潜力。试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在喷煤比相当的情况下,固体燃料消耗下降约30%,铁水碳排放已下降20%以上,对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碧水源】节能降耗技术创新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节能降耗作为生产运营的主旋律,自主研发高性能、低能耗膜产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针对水处理过程药耗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智能加药集成系统,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高可靠性和智能化控制,并且通过采用污水源热泵,利用热水潜热,减少了办公楼等设施供热耗电,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此外,公司通过改进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设计,将能耗降低了30%以上,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助推作用。
【固德威】高效光伏资产管理 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益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示范项目位于安徽广德一期工厂生产基地,建设多种光伏形态,总装机容量2.8兆瓦。截至2022年11月,固德威广德园区光伏年发电量超过234万度电,光伏自用率达到91%,累计自用电量214.16万千瓦时、自用收益171.75万元,累计上网电量19.87万千瓦时、上网收益7.61万元,累计实现碳减排2323.32吨、碳减排收益12.26万元(按碳排放权52.78元/吨换算)。该项目采用固德威智慧能源WE-Seeds平台,实现光伏资产高效、便捷、经济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了。
【广汽集团】自主设计包装物回收托盘 大幅节约包装耗材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进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的项目促进绿色节能环保。公司自主设计菲律宾回收托盘,帮助菲律宾客户达成当地废弃物环保要求的同时,大幅削减一次性铁架材料,将铁材使用量(铁材废弃量)由1080吨/年削减到480吨/年。该项目获得“广汽集团IGA发表成果金奖”“五羊-本田NWH发表成果金奖”,对于资源节约、推广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包装起到了促进作用。
【海康威视】从4小时到20秒 用“一束光”看清水质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发布全新升级的高光谱水质多参数监测仪:优化设计光谱镜头光路,提升监测数据稳定性;增加倾斜镜头设计,降低现场安装难度;可支持外接水质传感探头,满足其他水质参数的监测需求。并且公司在北方黄河流域某分支河道沿岸架设16台高光谱水质监测仪,不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外部环境影响,20秒就能采集叶绿素、pH值、总氮、总磷、氨氮、悬浮物等多项关键水质参数,还能通过软件平台汇聚不同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帮助当地工作者实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为污染溯源及河道违规排污行为识别提供技术支撑,助力精准开展污染溯源等河道治理工作。
【华利集团】广泛使用回收材料 可持续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华利实业集团关注可持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从鞋款设计、开发到生产等各个流程。在设计阶段,开发鞋底一体成形技术,减少了各单一部件加工过程中的资源损耗及废弃物产生。在生产阶段,选用环保材料并要求工厂对鞋款进行回收含量声明标准/全球回收标准等认证。2022年,共开发鞋款型体3122个,其中46.9%使用环保材料,个别型体回收材料的重量占比达到82.8%,回收含量声明标准认证鞋款对应订单共有37.60万双,起到节约资源、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
【金发科技】创新塑料再生技术 实现减塑降碳双赢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推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出“塑尽其用”的塑料循环经济方案,创新环保高性能塑料再生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而且相较于使用原生材料,显著降低了生产能耗及碳排放。2004年~2022年,金发科技已累计向全球提供170多万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相当于减少煤炭使用238万吨、减少碳排放216万吨、减少用电79亿千瓦时、减少石油使用874万吨、减少用水11334万吨,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盛和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截至2022年底,盛和资源全资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4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建成约3兆瓦,已并网发电,赣州步莱铽新资源有限公司1.76兆瓦光伏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已建成1.6兆瓦,即将并网发电。为解决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环境空气存在的氟化物对玻璃、金属腐蚀强,常规光伏板适用性有待考证等难点,通过前期调研、理论论证、现场勘察,并将常规光伏板和耐腐光伏板进行厂区实地环境和实验室苛刻环境进行试验实验,进行专业监测检测后总结评估,最终选择适用的光伏板。
【稳健医疗】应用可降解材料 打造环境友好型产品
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上市了一种新型天然环保口罩——生物降解口罩,兼顾消费者使用体验于环保效益。创新性地应用了可降解纳米过滤薄膜技术,180天便可达到95%的降解,且降解后的成分仅为二氧化碳和水。该产品在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创新产品评选”中荣获“健康黄鹤奖”,有效降低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
【盐湖股份】技术进步助推循环经济 提升资源利用率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坚信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的全过程。公司自主研发低品位固体钾矿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让察尔汗盐湖近3亿吨依靠传统技术无法利用的呆滞低品位固体钾矿“起死回生”;在实施固液转化时,对老卤资源循环利用。公司从一滴卤水出发,积极推进钾、钠、镁、硼等资源的梯级开发和以氯平衡为核心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攀升。
【永辉超市】推广循环包装材料 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减少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材料使用,使用折叠周转筐、周转筐、铁筐、标准托盘等循环包装材代替纸箱、编织袋、塑料袋、泡沫箱等包装材料。2022年,可回收折叠筐已应用于整个供应链环节三端:采购(地采供应、直采产地)、物流及门店,月均使用量200万个,并实现“一触式”作业,中途不更换周转筐。可回收折叠筐的应用减少了单次包装成本与污染,有效降低了木制托盘的使用。以每30万个折叠筐节约1万公顷森林计算,每年利用折叠筐进行200万次周转,相当于节约了6万多公顷森林,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物流绿色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重工】环境友好型材料 为海洋工程提供全新绿色解决方案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环境友好型铝阳极于2022年9月获得挪威船级(DNV)型式认可证书,该产品为全球首个微锌型铝合金牺牲阳极,解决了微锌阳极溶解不均匀、电位过正等技术难题,打破了国际标准中铝阳极关于锌含量的使用下限,可显著降低牺牲阳极材料中锌对海洋环境的重金属污染,为海洋工程阴极保护带来了新的绿色解决方案。
【中国中冶】打破多晶硅技术壁垒 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冶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生产线,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攻克了多种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及测试分析方法,培育了以多晶硅、硅基电子特气、硅基功能材料三个板块为核心的原创技术体系,形成了年产1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和年产3100吨的硅基电子气体生产线,打破了相关产品的国外技术垄断,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国中车】开发驮背运输方式 有效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集装箱板块严格遵守行业协会《VOCs治理自律公约》,在“禁油改水”成果基础上采用粉末喷涂技术,相较于水性漆,具备更好的环境友好优势:粉末涂料VOCs含量一般小于0.5%;未附着的粉末涂料可收集后再使用,可实现近乎于零的漆渣(废涂料)产生量;粉末涂装体系不产生漆雾,从工艺源头消除工业废水的产生。2022年8月,子公司新会中集“集装箱整箱全自动粉末涂装生产试验线”亮相,是国内第一条粉末涂料自动涂装集装箱的生产线,可从本质上实现“三废”为零的涂装“清洁生产”。
【中远海控】应用清洁能源 推进集装箱航运低碳发展新趋势
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全力以赴探索降低碳排放的新路径,基于甲醇具有不含氮氧化物和硫、颗粒物排放量低的特点,大力推广绿色甲醇燃料在船队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无论是“中远休斯敦”轮开展生物燃油试用、“东方横滨”轮首次船用生物燃料试航、参与长江干线首艘700标准箱电动集装箱项目,还是境内控股码头集装箱泊位岸电全覆盖、97.7%的场桥“油改电”完成率和引入纯电驱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均显示了公司正全力以赴探索降低碳排放新路径,千方百计地要把握住正在形成的绿色航运新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