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申请

在线客服

公众号

微博

首页 > 资讯中心 > 观点与动态 > 专家观点

《企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报告(2023)》——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优秀实践案例(三)

《企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报告(2023)》是针对中国企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研究报告,通过对中国企业在绿色低碳创新方面的实践及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梳理中国各行业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挖掘并传播表现优秀的企业及做法,为行业树立榜样,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鼓励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促进社会各界加强合作,推进共同行动,共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图片

《企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报告(2023)》


图片

项目与产品的创新实践案例


【百度】助力构建“城市大脑” 实现绿色治理全局协同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海淀利用智能云助力构建“城市大脑”,汇聚城市各领域数据资源,为优化低碳政策提供支持。基于遥感数据,监管城市碳排放,结合监测站点的数据,对大气污染、河流污染、裸露土地等进行监控分析,实现环境污染溯源;采用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建设AI计算中心,通过传感器、路侧智能设备、互联网技术构建城市运行监测体系,采集道路运输、交通拥堵等各类应用场景数据,对碳排数据的分析与决策。百度智能云贯穿服务于城市政策的设计、落地和迭代,助力城市实现绿色治理全局协同。


【重庆银行】勇当“碳”路先锋 共赴绿水青山

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境内第七家“赤道银行”,立足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坚持“战略护绿、政策管绿、产品增绿、产业植绿”的发展思路,支持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强化ESG治理,将绿色发展纳入战略规划,从年度计划到专项考核政策,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落实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组织架构体系,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为首批绿色金融事业部。持续结合市场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推出“双碳”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涵盖“减碳融”“碳汇融”“清洁融”3大门类,聚焦低碳节能等主要领域,全覆盖落地碳排放权等主流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通过强化资源保障以及产品创新,源源不断地为重庆绿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涪陵电力】港口岸电 助力长江大保护

重庆涪陵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减少长江河道污染,助力长江大保护,建设投运攀华码头港口岸电项目,新增岸电容量480千伏安,80千瓦岸电箱6台。该项目设置完全独立的供电系统,采用380伏低压上船方式,通过电缆卷筒、岸电电源预制舱、低压岸电箱向停靠泊位的船舶提供AC400V/50Hz岸电电源对船舶进行供电。项目投运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7.3吨,氮氧化物12.9吨,硫氧化物25.8吨,粉尘颗粒233.9吨。同时,也为“两纵一横”港口岸电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加快实现长江流域岸电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


【国网天津】建设电力双碳中心 助力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建设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制定天津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与天津市16个区政府、12个重点园区、6个重点用能企业和6个发电企业四个层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电力双碳中心。2023年6月,电力双碳中心实体化运营,中心涵盖天津碳达峰碳中和运营服务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营商环境运营服务中心、电力交易中心、电力战备调控中心等十大板块,系统整合政企产学研等各方资源,推进“双碳”工作开展,努力为碳减排、碳治理赋能赋智,助力电力能源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金龙鱼】打造“碳中和工厂” 实现节能降碳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持续节能增效,不断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2022年,公司成功打造了国内粮油行业的第一家“碳中和工厂”,为推动中国粮油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性引领作用。益海嘉里(昆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通过工艺优化、包材减量、光伏发电、采购绿色电力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最后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完成了足额碳抵消,实现了2021年度碳中和。


【南网科技】“无人化”智慧运维 赋能新能源场站低碳运营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应对新能源场设备运维压力增大的挑战,研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风力机叶片的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推出“慧眼”无人巡检系统风电行业模块,在广东能源集团石碑山风电场试运行,拓展“慧眼”巡检系统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应用,实现面向新能源场站设备、环境及人员的“无人化”智慧运维,实现电力机器人、特种无人机及机库等智能装备辅助人、代替人,有效提高新能源场站运维质量和效率,推动新能源场站低碳运营。



【宁波港】发挥物流枢纽功能 服务绿色交通发展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港口多式联运,大力推动散改集、公转铁、公转水等运输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减少陆路货运车辆的污染物排放,服务绿色交通建设。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海铁联运班列22条,业务辐射16个省(区、市)61个地级市;2022年,完成海铁联运145万标准箱,节约社会物流成本10.7亿元,减少碳排放26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650平方公里。充分发挥了宁波舟山港通江达海、联通世界的强大枢纽功能,通过海铁联运织密集疏运网络,有效提升腹地物流效率,打造绿色港口建设标杆,助力节能减排。


【宁德时代】率先提出分段式降碳理论 践行全生命周期降碳理念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降碳理念,积极构筑全价值链绿色低碳新生态。基于对产品碳足迹的全面研究梳理,公司聚焦排放占比高、减排难度大的价值链碳排放,针对核心业务价值链提出分段式降碳理论。参考ISO 14044、ISO 14067、欧盟《产品环境足迹类别规则》(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Category Rules,PEFCRs)等标准自行搭建产品碳足迹分析模型,覆盖原材料生产和运输、产品的使用和回收等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2022年,累计开展50余款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工作。


【上工申贝】E-CON项目 可持续缝制解决方案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德国杜克普爱华有限责任公司,推出E-CON项目,旨在提供高效、节能和可持续的缝制解决方案,与同类数字化竞争对手相比,E-CON项目的缝纫机在实现更高水平缝制效果的同时可节省25%的能源消耗,并且机器本身所使用的钢、铝、塑料和其他材料部件均可回收,回收率达90%。该产品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确保生产过程高效、环保,在保持生产率水平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足迹。


【双汇发展】探索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探索绿色食品产业生态,与第三方合作开展饲料研发项目,探索饲料的减量和替代,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和保障健康养殖的前提下,优化配方中磷酸氢钙等饲料矿物添加剂。不断提升营养成分的综合利用率,提高饲料供给的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在饲料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剂,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减少碳、氮排放。公司以科学、精确和可持续的思路,持续研究如何减少在饲料生产和养殖过程中的潜在碳排放。推动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兔宝宝】开展幼林抚育 打造低碳发展“新引擎”

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江西省德兴市绿野林场开展幼林抚育项目,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项目投资21.18万元,实施2,104亩次,助力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项目提高了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大幅提升当地森林覆盖率,在推动当地增绿降碳的同时,也为公司低碳发展提供“新引擎”。


【远光软件】打造低碳智慧园区 创新能效数字化管理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远光智能物联平台低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获评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2年软件行业创新项目”。该方案基于远光智能物联平台(YG-AIoT)建设打造园区运营管理可视化平台,既可宏观展现空间、建筑、人员、环境等园区面貌,又能下钻查看能源、安防、停车等园区运行情况,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园区运行态势。通过构建园区能源与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数字运营、能源管控、低碳监测、智能园管等业务能力,助力园区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管理水平,实现园区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


【中国电力】车储共用电池系统 加快工程机械领域电能替代

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绿电交通板块“启源芯动力”首款针对工程机械的车储共用电池系统于2023年7月28正式发布。相较于行业常规电池,启源芯动力车储共用电池系统具备高度模块化、高效热管理、高可靠性、车储一体等多重优势。首次将车电分离模式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有助于改善当前传统燃油工程机械及充电式工程机械污染排放问题,提升补能效率,优化成本投入。推动工程机械领域电能替代,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中车】开发驮背运输方式 有效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开发的铁路驮背运输车,可以让大货车无需换装、直接开到火车上,到达目的地后直接驶向收货地,实现公路和铁路货运无缝衔接。当驮背运输总量达到亿吨级规模时,可节约燃油160万吨,可减少一氧化碳35.73吨、碳氢化合物5.07吨、氮氧化物13.91吨、颗粒物1.53吨、二氧化物480万吨,有效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创造多方共赢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