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报告(2023)》
系统与模式的创新实践案例
【广联达】搭建绿色建材服务平台 推动建筑领域低碳发展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上下游的行业优势资源,打造行业性绿色建材全链服务,推出“绿色建材服务平台”,旨在通过解决绿色建材的供需信息壁垒,推进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实践。目前,“绿建服务平台”涵盖了全部取得认证的产品和供应商数据,覆盖绿色建材企业2300家,绿色建材材料3400条,绿建项目线索5700条。该平台推进绿色建材供需双方高效连接,为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保驾护航,为双碳目标实现、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国家电投】应用国家气候投融资工具 打通电—碳产业链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首批会员中唯一的能源企业,于2022年11月28日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功注册全国首支“碳排放权绿色资产担保债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1.3亿元,期限180天,发行价格低于同期限债券水平,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江西公司所属火电厂汽轮机组通流改造,可提高汽轮机效率、降低机组煤耗水平,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这是国家电投利用国家气候投融资工具,推动火电低碳化改造、清洁化利用的具体实践,为我国2000余家火电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国电南瑞】自主研发碳管理系统 赋能多行业低碳转型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完成了具有全景监视、评估诊断、态势感知、双碳规划和资产配置五大模块二十余项功能的碳管理系统研发,攻克了跨领域信息感知与采集、精益化碳排放评估诊断感知、碳资产管理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已陆续实现了面向电网企业、大型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碳管理系统现场部署和示范应用,正在为区域电网、零碳园区、能源集团等不同碳管理主体提供多层次多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赋能不同碳管理主体,提升“双碳”变革过程中碳排放痕迹、碳排放轨迹的可观、可测和可控水平。2022年9月,该碳管理系统(CMS)功能通过TÜV南德认证,成为我国电力行业首个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碳排放监测管理数字化系统。
【海尔智家】智能技术打造绿色工厂 减碳实践获国际认可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广泛布局智能微电网和智慧照明等场景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在制造和包装工艺上持续优化创新,减少废料产出和碳排放。当前,该工厂现已实现节电35%、减碳36%、节水54%、节省废料59%等,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22年,该工厂获得世界经济论坛认可,成功入选全球“可持续灯塔工厂”,标志着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名录中实现“零的突破”。
【朗科科技】推进绿色能源开发 助力构建绿色数据中心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朗科创新研究院为主力,布局新发展格局,积极促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能耗双控)、节能减排方面项目落地。2022年12月,朗科科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数据中心(IDC)合作数字化绿色能源开发及应用联合实验室。以解决数据中心绿色能源供应问题为切入点,共同探索研发IDC多能耦合绿色能源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构建的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绿色低碳能源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转化效率和利用率,解决数据中心的能源和能耗痛点,提升数据中心绿色电能使用水平。
【乐山电力】合作布局综合能源产业集群 内外兼修赋能绿色发展
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新市场,有序有力延链补链强链,对外广泛开展合作,对内提升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8月,乐山电力已与国网四川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紧密围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发展规划和需求,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储能项目、虚拟电厂、智慧能源运营、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乐山电力下属新能源公司以“综合能源服务”为定位,聚焦能源转型,持续加大综合能源领域研究投入,不断创新优化技术和服务,为用能企业提供全链条、集成化、高水平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助力节能降耗、低碳绿色发展。
【利亚德】打造绿色整体解决方案 为双碳贡献行业力量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各方面秉承低碳环保理念,做环境友好型企业。2022年度,公司主动购买并注销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800吨核证减排量,完成对排放的温室气体的碳中和,以自身的积极实践助力国家碳中和。公司相继获得“中国电子节能协会”发的低碳产品供应商证书、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成为行业内首家取得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的LED显示企业,形成了供应链和产品联合的绿色整体解决方案,以多层面、广维度的方法助力双碳工作,为能源改革发展贡献了专属于显示行业的力量。
【联想集团】践行“链主”责任 树立低碳供应链标杆
联想集团针对电子产品制造的供应链长且碳排放占比高的情况,创新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模式,从供应商绿色能源使用、运输环节温室气体排放、产品报废管理等多维度制定供应链环境管理目标,并采用“关键供应商ESG记分卡”定期为供应商的责任表现记分,作为采购额度的参考。作为公司在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旗下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打造以ESG为抓手的生态战略管理体系、全面开展供应商节能技改星火行动、签约绿色材料战略合作、研发并推广适合供应商应用的ESG数字化管理平台Green Link等举措,积极带动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科学减碳。
【牧原股份】打造种养循环模式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高效养殖和农业发展有机融合,以“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为原则,发展“养殖—沼肥—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因地制宜推广水肥粪肥贮存还田技术模式,开展“猪养田,田养猪”生态化循环,同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利用猪舍屋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用生物质天然气替代化石能源。2022年,牧原粪肥施用农田526万亩,帮助农民每亩减投增收295元,以生态循环为核心理念创建了独特的牧原环保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浦发银行】推出创新举措 向“绿色银行”不断迈进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将“双碳”转型、绿色发展写入公司战略规划,积极打造“绿色银行”模式。其自主研发用电控碳可视化管理平台一一“浦云碳控”智能管理平台,并在分行开展网点用能控制的创新试点。试行结果显示,该平台在有效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节约了电费,实现降本增效。而“碳中和”网点的建设是浦发银行践行绿色运营,推进低碳银行建设的另一大创新举措。上海分行“碳中和”网点辖内的崇明支行、张江科技支行与闵行支行获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认证的“碳中和”证书,成为上海地区首批获得“碳中和”认证的银行网点,向“绿色银行”不断迈进。
【阳光电源】建筑管理绿色化 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理念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注重建筑绿色化。总部阳光大厦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二星级要求实施建设,措施包括:雨水回收、节水灌溉、耐久装饰材料、高效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远传计量系统、高强材料等。对于没有绿建要求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均建设光伏电站,厂房外墙采用节能材料镀铝锌岩棉夹芯+6+12A+6LOWE节能玻璃,降低热传导。厂区内采用节能型灯具,配电房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卫生间均采用节水卫生器具,厂房空调系统采用VRV、水冷螺杆机、离心机等形式,降低能源能耗。电梯均采用能量性分级为A的产品。公司建筑管理的全方位绿色化,有助于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创建绿色节约型企业。
【远景科技】赋能全球合作伙伴零碳技术转型 推动全价值链碳中和
远景科技集团旗下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于2022年正式启动绿色供应链项目。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供应链企业代表参与了远景能源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培训,超过150家重点供应商已通过远景方舟系统进行碳披露和碳管理。公司不断为供应链提供零碳工厂、智慧楼宇、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碳权益等解决方案。远景还积极打造零碳产业园模式,集成绿色能源和绿色工业体系,鼓励远景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在园区内投资建厂驱动更大规模的低碳转型和远景供应链的整体变革。
【中国华能】加强碳资产经营管理 做能源绿色转型先锋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企业《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并成立华能碳资产经营公司,以资产视角对碳资产进行专业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地方碳市场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建设,如期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交易履约。2023年2月,华能碳资产与润博盛养殖废弃物处理中心碳减排项目开发合作达成合作,此次合作填补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业碳减排开发项目的空白。同月,华电碳资产完成2023年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捐赠及自愿注销,用于抵消2023年中碳登拟组织开展的全国碳市场大型活动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在满足火电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为企业盘活碳资产探索新路径。
【中国人保】积极开展绿色投资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聚焦低碳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减排改造等领域,积极开展绿色投资。2022年,参与上饶投控光伏发电项目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国广核集团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二期)等多个绿色投资项目,绿色投资规模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长34%。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制定《绿色投资指引》,按照“定性引导”与“定量约束”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绿色投资的制度流程,引导公司投资工作的绿色转型。
https://mp.weixin.qq.com/s/uaXt3BMobjK-wFKMIRFL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