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以下简称“ESG蓝皮书”)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建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已连续发布六年,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度报告之一。
本报告根据样本企业2021年或2022年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展现中国上市公司在ESG三大维度的履责实践,全面展现中国上市公司关于ESG的思考和行动。本报告汇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实践案例数十篇,充分展示了各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在ESG管理、实践、信息披露等多个领域的经验与做法,为ESG管理创新提供参考思路,助力企业提高ESG管理水平。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环境维度主要考察企业环境管理、绿色创新、资源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信息的披露情况。建设银行ESG环境维度表现较好,绿色创新议题表现突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复制性,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建设银行
“碳金融”合作,探索“银企互促低碳转型”新模式
#企业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是中央管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拥有基金、租赁、信托、人寿、财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等多个行业的子公司。
2005年10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按一级资本排序,在全球银行中位列第二。
#建行“碳”路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建设银行一直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战略,全力保障绿色金融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适配、同步。
建设银行加大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的“碳金融”合作,探索“银企互促低碳转型”新模式。通过创新“碳惠贷”业务模式,以40,000吨碳排放配额为质押,为嘉明电力公司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用于企业节能技改升级。
据了解,建设银行“碳惠贷”产品是将企业碳排放强度与银行贷款利率挂钩,碳排放强度越低或降幅越大,贷款利率就越低,在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了创新融资模式。嘉明电力是全国最先进的天然气发电企业之一,在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源保供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企业近3年碳排放额以年均15.7%比例逐步下降,已经实现碳配额结余。
嘉明电力公司通过注销节约的5,000吨碳配额,支持建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实现碳中和,由广州碳交易所为花都分行颁发了碳中和证书。
花都分行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绿色信贷支持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分行,嘉明电力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承诺自愿减排并注销碳配额的电力企业。该项目有助于推动企业由被动式降碳转变为主动式降碳,实现了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的协同低碳发展。
有别于采用购买国家核证自愿碳减排量(CCER)方式获取碳源,企业利用银行提供的低成本贷款用于低碳运营,用结余的碳支持商业银行碳中和,实现了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协同低碳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丰富碳交易市场融资工具探索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