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以下简称“ESG蓝皮书”)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建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已连续发布六年,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度报告之一。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
ESG评价研究五大发现
#1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整体ESG表现一般,社会维度平均得分最高
2021年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ESG评价研究共计183个样本。研究发现,将近一半制造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在B~BBB级,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一般 。在制造业(其他)的14个细分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维度均表现优秀,在治理维度表现最好。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四大维度整体表现一般,社会维度平均得分最高,在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的ESG评价前五名中,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均为AA级(见表2)。
#2
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制造业(其他)产销水平,经济维度得分集中在下半区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经济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经营方面的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及投资价值。经济维度中,由于183样本包含细分行业跨度大,且各企业规模、产业形势、抗风险能力差距较大,故经济维度表现相差较大。
整体而言,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2021年在经济维度的整体表现较弱,仅3家企业评级为A级,近七成企业被评为B~BBB级。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两极分化严重、差异明显,盈利空间整体均受到挤压;成长能力表现一般,短期偿债能力和投资价值维度的表现欠佳,近六成样本企业偿债能力评级分布在C~CCC级,,投资意向略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3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环境维度表现一般,废弃物排放的统计与信息发布亟待推进
环境维度主要考察上市公司在环境管理、绿色创新、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废弃物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并根据制造业(其他)的行业特征设置风险议题。图7是183家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环境维度评级结果分布。
整体而言,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在环境维度整体表现一般,AAA级评级5家,近三成企业评级结果为C~CCC级。大多数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企业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环境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环保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努力作为,但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仍不足,废弃物处置和利用不佳,仍需从战略层到管理层和执行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绩效。
#4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社会维度表现良好,员工权益与发展仍需强化
社会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员工权益与发展、供应链管理、客户权益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并根据制造业(其他)行业特征,以员工健康体现制造业(其他)行业在劳工方面的风险。图10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在社会维度表现良好。
整体而言,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在社会维度表现一般,仅17家企业四大维度均表现较优,社会维度评级为AAA级,但在员工权益与发展方面的短板明显,仍需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管理,组织多样化员工关爱活动,关注员工培育与基本权益保障。
#5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加快信息披露质量较好,ESG管理能力短板显著
治理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组织治理、合规风险管理、ESG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情况,并新增以反映企业公司治理层面的ESG争议事件作为负向指标,以企业获得的正面第三方评价作为加分项。图13表明,仅1/7的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治理维度评分分布在A~AAA级,表明治理能力存在短板,管理层对ESG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ESG管理方面存在短板,尚未构建完善的ESG治理体系,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
ESG评价总结
#
通过本报告分析建议制造业(其他)上市公司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构建自身可持续竞争力;
2、提升企业环境维度的信息披露水平,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3、重视社会议题管理,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赢;
4、提升企业ESG管理水平,推动ESG与业务融合。
扫描上方二维码了解及购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