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在服贸会“碳中和行动与企业ESG创新论坛”上成功发布
2023年9月5日下午,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碳中和行动与企业ESG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会上,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智库秘书长、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助理、可持续发展部部长、ESG首席专家邵晓鸥作《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发布。
图: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智库秘书长、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助理、可持续发展部部长、ESG首席专家邵晓鸥作《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发布
《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以下简称“ESG蓝皮书”)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建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已连续发布六年,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度报告之一。
ESG蓝皮书对中国上市公司2021~2022年度ESG表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分析,旨在为上市公司提高ESG实践水平和信息披露有效性提供参考,为投资者、政府部门和其他关注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的群体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推动更多相关方关注、参与、助推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增强中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竞争力。
图:《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3)》
三大亮点
本年度ESG蓝皮书呈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科学性
ESG蓝皮书在现有评价模型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评价体系,将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四个维度作为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一级指标,将18个ESG重点议题作为关键指标,突出设置“行业侧重指标”和“行业风险议题”,并以“ESG争议事件”与“第三方评价”验证上市公司ESG综合评价的全面性与严谨性。评价过程中通过动态赋权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赋值赋权方法,运用评价信息系统得出最终结果,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依据得分高低,细分成九个级别,从最高AAA依次排列到最低C。
亮点二:全面性
ESG蓝皮书共筛选出489家样本上市公司,满足覆盖制造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业;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十五大行业,其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占比也达到平衡:选取国有企业206家,占比42.13%;选取民营企业277家,占比56.65%;选取中外合资企业6家,占比1.23%。
亮点三:适用性
ESG蓝皮书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对ESG和ESG投资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从政策监管、信息披露、投资市场等方面简要介绍ESG和ESG投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丰富了ESG理论研究。研究报告最后还选取了38个具有行业代表性或具有典型ESG管理实践示范意义的上市公司案例,充分展示了上市公司在ESG管理、ESG实践、ESG信息披露、ESG风险防控、利益相关方沟通、企业如何利用好ESG工具、获得第三方认可等多个方面的经验与做法,激励和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ESG行动中。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双碳”目标推进,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强化践行ESG理念,增强自身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从而降低ESG风险,向投资者传递积极向好的信号,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四大现状
经研究,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四大现状总结如下:
现状1:中国上市公司ESG整体评价得分较低,获评A级企业仅占比11.86%
202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评价平均得分为43.97分,整体处于B级。本研究的489家样本企业中,ESG评价处于A~AAA级的企业有58家,占比11.86%;处于B~BBB级的企业有220家,占比44.99%;处于C~CCC级的企业有211家,占比43.15%。这表明仅10%左右的企业在ESG方面探索出了较为优秀的ESG管理实践,仍有近90%的企业在ESG实践方面的表现不够成熟,处于评价体系的中游或下游水平。
图:202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分布
现状2:环境维度ESG实践表现及披露水平较差,80%企业处于中游及下游水平
在ESG蓝皮书考察的经济维度、环境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这4个维度中,社会维度平均得分最高,为50.16分,处于BB级;其次为经济维度,为47.61分,治理维度评分得分为45.37分;环境维度平均得分最低,为42.65分,经济维度、治理维度和环境维度均处于B级水平。上市公司需要以加强ESG管理为切入点,注重公司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表现,让公司在组织治理、绿色产品和技术、社区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提高企业ESG管理水平,加强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公司财务绩效与ESG绩效的同步增长。
图:202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ESG各维度得分情况
现状3: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各行业差异显著
中国上市公司在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CSR报告中对于环境、社会、治理的履责实践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较之前年度持续提升,ESG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各行业间整体信息披露质量差距较明显,不同行业的特征也会影响行业在ESG信息披露的表现,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金融业也是ESG风险多发的行业,制造业ESG风险主要侧重公司治理、环境合规等问题,金融业ESG风险主要涉及产品、商业道德等问题,ESG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是关系到企业识别ESG风险程度及应对能力的分析判断。其次,ESG信息披露存在显著行业差异,不同性质与规模企业披露情况不一致,主要在于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上市公司参照标准各不相同,标准的多样性,意味着信息标准化程度很低,因此企业披露形式多样,水平参差不齐,量化绩效指标数据等缺失较大,与国际通行的ESG报告编制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图:202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行业平均得分分布
现状4:国有上市公司ESG发展总体领先,深度服务和嵌入国家战略
在国有企业中,有12.62%的上市公司获得A~AAA级评价;在民营企业中,仅有10.47%的上市公司获得A~AAA级评价;在中外合资企业中,50.00%的上市公司获得A级评价。综合样本量和统计结果来看,中外合资企业与国有企业的ESG表现优于民营企业。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深交所、上交所相继出台信息披露政策指引,在ESG投资方面,国内监管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推动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产品等基于ESG投资理念的金融产品,引导资金向清洁、低碳、环保的企业和项目倾斜。因此,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扎实开展ESG实践,逐步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图:202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不同企业性质ESG评级结果分布
五大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ESG蓝皮书提出中国ESG投资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1:ESG信披及实践持续加强
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球投资者对ESG因素的热捧,上市公司将进一步更积极主动的披露ESG报告,扩大报告的范围和深度,充分展现企业在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趋势2:ESG评价体系逐步健全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引领下,市场对企业ESG表现及信息披露关注度不断提升,为中国ESG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机会;引领中国ESG实践逐渐走向标准化、体系化和本土化,推动上市公司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趋势3:ESG评价结果更智慧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广泛运用,为ESG评价的信息收集与体系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将及时乃至提前识别出企业ESG风险,充分挖掘企业投资价值,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参考,推动ESG投资市场发展。
趋势4:ESG投资理念愈发深入
随着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实践,ESG相关主题投资产品也逐步受到关注。投资者愈发重视ESG因素,并将ESG纳入投资决策,旨在挖掘出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标的,提升尾部风险控制能力。
趋势5:ESG生态系统不断完善
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中国ESG发展迅速,在政策体系构建、ESG信息披露、ESG投资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ESG生态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