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ESG整体表现中等,仅1家企业被评为A级
19家样本企业中,1家企业评级为A级,占比为5.26%;有13家被评为B~BBB级,占比68.42%;有5家企业评级为C~CCC,占比为26.31%。19家信息业企业ESG整体表现较上年度有所提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分布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经济维度主要考察企业经营方面的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及投资价值。2020~2021年的经济维度评级结果中,评级最高的AA级有4家,其余为A级6家、BBB级3家、BB级6家、C~CCC级无,行业经济维度评级整体表现良好。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经济维度评级结果分布
在经济维度二级指标中,盈利能力平均得分63.79分,成长能力平均得分为49.70分,偿债能力平均得分为65.16分,最高得分为76.03分,最低得分为37.17分。这表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整体表现良好。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经济维度二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布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环境维度主要考察企业环境管理、资源能源利用、废弃物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等信息披露情况,并以关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评价的环境负面事件作为负向指标。2020~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环境维度评级结果为CC,是ESG评价四个维度中的最低评级。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环境维度评级得分分布
在环境维度的二级指标下,环境管理平均得分为39.06分,资源能源利用平均得分为10.16分,废弃物排放管理为2.34分,应对气候变化平均得分为10.55分。这也呈现出了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相较其它行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的行业特性,环境维度相应情况信息披露不足。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环境维度二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布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社会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员工权益和发展、供应链管理、客户权益保护、社区发展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并以体现企业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社会领域负面舆情、企业员工伤亡作为负向指标,以社会领域的第三方正面评价作为加分项。社会维度的评级结果为BB级,评级表现中等偏上。其中,评级最高的1家为AA级,其余为A级1家、BBB级4家、BB级6家、B级0家、CC级5家,C级2家。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社会维度评级得分分布
在社会维度的二级指标得分中,社区发展为最高均分49.73分,其次为第三方评价48.44分、客户权益保护41.38分,员工权益与发展40.19,供应链管理平均得分最低,仅为21.09分。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积极承担服务国计民生及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供应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社会维度二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布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的公司治理维度主要考察企业在管治层面的组织治理、合规风险管理、ESG管理、信息披露,并新增反映企业公司治理层面的负面案例或持续性影响事件的负面舆情、贪污腐败事件作为负向指标,以企业获得的正面第三方评价作为加分项。治理维度评级结果为B级,其中,评级最高的有3家企业为AA级,其余分别为BBB级1家、BB级1家、B级3家、CCC级3家,CC级3家,C级5家。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治理维度评级得分分布
在公司治理维度的二级指标中,组织治理、合规风险管理、ESG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价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6.81分、11.33分、8.59分、33.91分、31.25分。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在获得荣誉、奖项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企业较为重视ESG/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但有16家公司在ESG管理体系搭建、ESG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治理维度二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布
通过本文分析,建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当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在成长能力方面有待提升。当今在宏观层面,宏观经济降档减速,从规模增长转向效益增长,能力提升成为破局的关键所在,成长能力反映着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成长能力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需要企业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成长能力,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凸显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强化企业绿色发展信息的披露能助力提高企业绿色发展信息透明度,向外界展示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担当,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体系建设、建立绿色发展品牌、扩大影响力的需要,积极树立企业责任担当形象,对于回避风险,增加收益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迫使全球企业迅速数字化,全球网络空间对抗程度加深,安全博弈加剧,企业经营活动变成国家网络安全的一部分,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再到《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在强调企业涉数据活动必须对国家、社会承担安全责任,上市公司需充分考虑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新风险和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度粗放增长走向集约化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竞争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再者,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使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态度愈加谨慎。当前,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不仅被定位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亦逐渐演变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多数上市企业ESG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企业将ESG信息披露视为满足监管层面的合规披露要求,企业ESG管治能力亟待提升。建议企业积极将ESG整合到业务战略规划及融入企业日常运营中,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落实及推行,完善ESG管治体系的搭建完善,扩展与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以便更准确、高效地识别和管理企业ESG相关风险,强化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抓住潜在机遇。
在数智化时代的当下,互联网所产生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驱动经济社会出现层出不穷的新形态,深刻变革之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竞争格局势必加速演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再是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思维,要求企业对发展环境进行提前预判、主动介入、动态掌控,在不断循环升级的过程中破解复杂难题。
编辑 | Ch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