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电力行业企业受到政策监管的严格程度与公众关注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为全面研究梳理中国电力行业企业公众透明度现状,推动电力行业企业更好满足监管要求与社会公众信息需求,2022年3月,我们启动了《中国电力行业企业公众透明度报告(2021-2022)》课题项目。通过研究,发现了2021—2022年中国省级电网公司公众透明度表现的五大不足。
一、透明管理工作水平差异性明显
报告期内,省级电网公司公众透明度平均得分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86.15分和15.36分,方差为1879.21,说明不同公司之间得分相差很大,透明管理水平差异性明显。公众透明度得分虽有所提升,但等级仍处于“一般”水平,未实现跨级提升。位于平均分水平以下的14家省级电网公司中,依然有1家处于“黑箱”水平,7家位于“不良”水平,透明管理水平较差,想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实质性不足
报告期内,有22家省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公开挂网,专家组从过程维度、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传播维度四大维度对报告进行评价,根据评级结果来看,报告等级分布在“AAA”级到“BBB”级,省级电网之间报告整体质量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外部参与性的差距,受到较低评级的报告中,没有开展利益相关方识别,报告的实质性议题与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匹配程度不够,信息披露水平较低。
三、信息披露传播形式丰富性有限
报告期内,在发布报告的29家公司中,有13家(占比38.24%)公司仅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PDF电子版,有3种及以上传播方式的企业仅1家(占比2.94%),省级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丰富性不够,受众获取报告的方式有限,不利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多元化传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披露效果。
四、外部公开留言回复主动性欠缺
报告期内,省级电网公司对外部公开渠道留言回复的主动性不足,互动性不够,尚未形成“发布信息—公众接收信息—回应公众需求”的闭环。外部利益相关方在企业公开传播平台主动留言,为企业提供了了解利益相关方诉求与期望的机会,这也是企业开展透明度管理工作的基础,体现出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及社会期望的尊重和响应,有利于企业全面透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下属公司透明管理全面性滞后
研究表明,省级电网公司下属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情况不理想,仅5家省级电网公司超过一半的市公司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不是单向地进行传递,而是以报告发布为媒介,通过报告公开的联系方式、报告所附的意见反馈表以及报告发布时举办的发布会等方式,听取客户、媒体、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意见建议,与省公司共同推进透明管理,展现履责意愿和履责绩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